正确答案: C
e抗原(HBeAg)
题目:下列哪项是反映HBV有无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
解析:要明确乙肝三系的各项指标的意义,e抗原(HBeAg)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目前还未发现艾滋病可通过下列哪一方式传播()
吸血昆虫
解析:本题是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的艾滋病流行病学知识。错误率不高。选答"D","人工授精"虽然无直接性接触,但如果提供精子或卵子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可能使受方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复习艾滋病流行病学。要点目前还未发现艾滋病可通过吸血昆虫的方式传播。
[单选题]关于细粒棘球蚴病,下列哪项是不对的()
人因摄入棘球绦虫的幼虫而感染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细粒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点的认识。预测错误率稍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包括细粒棘球蚴病及泡型棘球蚴病等。应复习棘球蚴病的概念;②选答"E",本病虽然多在青壮年发病,但大多数在儿童期感染。应复习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史。要点:细粒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因人摄入棘球绦虫的虫卵而感染。
[单选题]疟疾的周期性发作,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
裂殖体在红细胞内发育成熟的时间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疟疾病原学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感染性子孢子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数量"可能与病情程度有关;②选答"B","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成裂殖体的时间"与疟疾复发有关。要点疟疾的周期性发作,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裂殖体在RBC内发育成熟的时间。
[单选题]寒战、高热、退热时大汗间歇反复发作,血涂片发现疟原虫,经抗疟治疗后症状控制,但离开疟疾流行区8个月后又出现症状.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应为()
远期复发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疟疾一些概念的认识。预测错误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用氯喹治疗后未能消除无性生殖疟原虫,或28天内复燃者,称为耐药性;②选答"B",混合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③选答"C",说明对疟疾复燃概念不清楚。要点复发是指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控制及疟原虫血症消失后又出现发作。
[单选题]26岁,男。家住沈阳,于12月突然发病,表现为发冷、寒战、高热、大汗后缓解,隔日发作1次,已10天。体检:脾肋下10cm,余未见异常,末梢血化验:WBC5.0×109/L,N68%,L32%,Hb100g/L,血培养(-),患者同年8月曾去海南旅游半个月。该患者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
疟疾
解析:间歇性寒战、高热、规律性发作为疟疾典型表现。
[单选题]患者,男,7岁,学生。近4天来发热、头痛、头晕、疲乏、食欲不振,间觉恶心,尿色黄如浓茶,尿量一般。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8.8℃,面色潮红,结膜稍充血,巩膜轻度黄染,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腹软,无压痛,肝于肋下1.5cm可触及,质软,无触痛。周围血液白细胞总数为8.7×109/L,分类计数N0.74,L0.21,E0.03,M0.02。红细胞为4.82×1012/L。
解析:判断能力。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第3题①选答"A",是由于学生认为此病例诊断为伤寒的可能性大,因此选择"肥达反应",实际上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病毒性肝炎;②选答"C",说明对"明确诊断"理解错误。肝功能检查虽然有助于该病例的诊断,但对于明确诊断条件是不够的,必须有病原学的依据。第4题选"D"、"E",两种都是抗病毒药物,在急性肝炎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只有在急性丙型肝炎才建议早期应用抗病毒药(主要用干扰素)。第5题选答"B",说明对急性肝炎(本例可能是甲型肝炎)的预防,特别是传染源的管理不熟悉。本例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较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因此要明确诊断必须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急性肝炎的治疗以护肝为主。预防本病主要是隔离病人。
[单选题]患儿为8岁农村男孩,因"突起高热3天,昏迷、抽搐1天"于本年8月3日入院。现体温39.7℃,血压14.7/9.3kPa(110/70mmHg)。皮肤无淤点。两瞳孔不等大,左>右,光反应迟钝,颈有抵抗感。心率120次/分,双肺听诊正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不亢进。双侧Babin-ski征(+)。
[单选题]患者,男,40岁,广东省广州市郊区农民。近2周参加防洪工程劳动,8天前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四肢肌肉疼痛。曾服感冒药,疗效不明显。2天前发热消退,头痛加重,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每天2~3次。并且出现尿少、尿黄如浓茶样。体格检查:神志模糊,全身皮肤和巩膜中度黄染,结膜充血,肝于肋下1cm、脾于侧位肋下触及。挤压腓肠肌病人表情痛苦,颈硬2指,克氏征(+)。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12.1x109/L,红细胞为4.6×1012/L.血小板为191.1×109/L,血清胆红素308μmol/L.血沉30mm/h,BUN15mmoVL,Cr268μmoVL。
解析:第4题选答"A"或"D",说明对降低颅内压的治疗不熟悉,降低颅内压需要使用高渗药物和利尿剂,而不宜使用等渗药物。本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都符合钩端螺旋体病脑膜脑炎型的诊断。检测血清显微镜下凝集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病高度敏感抗生素为青霉素。钩端螺旋体病脑膜脑炎型最多见的致死原因是脑疝。降低颅内压的治疗不宜使用等渗液体。
[单选题]5岁患儿,1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9/L,中性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