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不符合典型的严重感染患者的外周血象的变化是()
正确答案 :D
嗜酸性粒细胞常轻度增加
解析:肾上腺皮质有促进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当急性感染或严重感染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疾病恢复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又增多。【考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单选题]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
正确答案 :C
6~9d,4~5岁
解析:小儿的白细胞在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随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婴儿期以淋巴细胞数为主(可达70%),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考点】: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指数是指()
正确答案 :D
含中毒颗粒的细胞数与所计数的中性粒细胞比例
[单选题]糖皮质激素可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的机制为()
正确答案 :C
抑制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释放
[单选题]骨髓增生性疾病时,血小板计数和MPV关系表现为()
正确答案 :D
血小板增多,MPV正常
[单选题]不会引起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的疾病是()
正确答案 :D
急性淋巴结炎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胞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不能明确识别()
正确答案 :C
网织红细胞
[单选题]关于白细胞计数方法和生理性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吸烟者平均白细胞计数低于非吸烟者
[单选题]外周和骨髓象中嗜酸性粒细胞>10%,通常不出现在下列哪种疾病()
正确答案 :D
急性传染病(如伤寒)
解析:正常的外周和骨髓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若大于10%,则远远高于正常值。而某些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情况。【考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正常骨髓象
[单选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最常用于()
正确答案 :B
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最常用于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枯草热)等,坏死性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8×109/L),且伴有贫血。【考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