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题目: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下列各项与原文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解析:由原文中的句子“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可知A项错误。由原文中的句子“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可知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A、B、C三辆卡车一起运输1次,正好能运完一集装箱的某种货物。现三辆卡车一起执行该种货物共40集装箱的运输任务,A运7次、B运5次、C运4次,正好运完5集装箱的量。此时C车休息,而A、B车各运 了21次,又完成了12集装箱的量。问如果此后换为A、C两车同时运输,至少还需要各运多少次才能运完剩余的该种货物?
  • 36

  • 解析:D解析根据题意A+B+C=1,7A+5B+4C=5,21A+21B=12,得到A=1.5/7,B=2.5/7,C=3/7,所以当A和C运输的时候,假设需要x天,则(1.5/7+3/7)x=40-17=23,解得x=36。

  • [单选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为戏剧艺术获得大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下列全部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创作的话剧的一组是(  )。
  • 《武则天》《茶馆》《红旗谱》

  • 解析:A项,《共和万岁》创作于辛亥革命时期,1912年在上海上演。A项错误。B项全部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后。C项,《雷雨》完成于1933年,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也是现代 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C项错误。D项,《屈原》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于1942年在重庆首演,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本题正确答案为B。

  • [单选题]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 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 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 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 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A项,根据原文“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可知,当代意识是不可能完全脱离“文化既成之物”去另外创造新文化的。A项错误。B项,根据原文“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可知,B项说法正确。C项将原文中的表述“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偷换为“很难没有外来的成分”,由绝对变相对,偷换了范围,错误。D项,原文的意思为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唐宋时期的文化不同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但是并未说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就是“纯粹的中国文化”。根据原文“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可知,并不存在纯粹的中国文化。D项说法错误。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基本条件的是(  )。
  • 健康状况

  • 解析:【答案】D。解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丁作的意见》指出,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三个基本条件。故本题答案选D。

  • [单选题]甲因图便宜,向乙购买了一辆报废车,甲在驾驶该车行驶过程中,致丙受害,丙花去医药费2000元。就该买卖合同及责任承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乙应向甲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 解析:A [解析]甲、乙所签订的购买该车的合同,因甲明知,故不存在瑕疵担保责任。依据《侵权责任法》第51条的规定,甲和乙对丙受害应承担连带责任。

  • [单选题]马某(女)与李某是竞争对手,素来不和。一日,马某给李某的丈夫张某发了一封匿名的电子邮件,诉说李某长期与一男子甲私通,李某因此与张某感情不和而离婚。李某后来得知此邮件系马某所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李某有权向马某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 解析:D [解析]本题中,马某向李某的丈夫张某虚假陈述李某未尽忠实义务,客观上造成了李某的丈夫对李某的不信任,影响了夫妻感情,但侵权人马某并未侵犯李某的配偶权。故排除A项。侵犯名誉权的认定关键是侵权行为造成被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本题中,李某虽然产生了内心的痛苦,但并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因而李某的社会评价没有降低,没有侵犯李某的名誉权。故排除B项。本题中,也不存在对隐私权的侵犯,因为李某的私人秘密并没有被非法公布。故排除C项。本题中表述的情形属于对一般人格权的侵犯,一般人格权包括人格独立、人格尊严、人格自由等。对于侵犯一般人格权的行为,当事人也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故选D项。

  • [单选题]当一物之上同时存在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时,权利的行使顺序是(  )。
  • 留置权、抵押权、质权

  • 解析:B[解析]根据《物权法》第l79条的规定,抵押权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的担保财产,在债务人届期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依法享有的就抵押财产的变价处分权和就卖得的价金优先受偿权的总称。质权,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或第三人以协商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移转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的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79条的规定,同一财产上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同一财产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留置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故B项正确。

  • 推荐下载科目: 村官 国家公务员 教师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 政法干警 选调生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