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功能固着

题目: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途,小丽只想到了纽扣可以钉在衣服前面用来扣衣服,却想不到纽扣可以制作成装饰品、点缀衣服等其他用途。这种现象属于( )。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即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题干中的小丽只看到纽扣扣衣服的功能,忽视纽扣其他的功能,这种现象属于功能固着。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为了维护自己在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形象,晓梅总是会很顺从家长的意愿去做某件事情,即便内心不是特别情愿。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晓梅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 习俗水平

  • 解析: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①前习俗水平,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②习俗水平,即“好孩子”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③后习俗水平,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与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在“好孩子”取向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他们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因此,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晓梅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习俗水平中的“好孩子”取向阶段。

  • [单选题]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
  • 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解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 [单选题]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 同化

  • 解析: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题干中,孩子将"会动的月亮",直接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一一"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没有改变已有图式,因此属于同化,故选择A。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如,当学生看到"会动的月亮"时,能够产生新的图式一一"月亮会动,但月亮没有生命"。图式,是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是可重复的行为方式。我们的知识经验并非毫无结构的堆砌,而是排列成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认知结构。平衡,指的是机体内外信息的平衡过程。当已有图式,无法顺应或同化外部新刺激时,机体内外信息不平衡状态,反之就是平衡状态。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 [单选题]课堂教学是师生以知识为中心、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而高效的课堂教学建立于教师主导的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 观察法

  • 解析:观察法是教师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谈话法是一种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方法:调查法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包括问卷和座谈等。

  • [多选题]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 [多选题]材料: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作家通过区分不同的读者类型,针对特定的阅读对象,使用相应的语言和叙事策略,为他们提供读物,从而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不仅考虑现实的读者,同时也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寻求认同。   比如说,在文学出版、印刷、传播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作家们的作品在当世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古代的作者而言,他们的写作大多没有任何商业报酬,也很少现实的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只有对未来的读者加以想象,才能获得写作的基本动力。所谓的"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作家的写作也向未来敞开,当时不为人知,在后世却成为一代经典的作品,即便是在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比比皆是。所以说,文学本身就具有某种"待访"的性质:作家有点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建立岛屿的人,而读者则像是航海者和旅行者。作家之所以在孤寂中建立岛屿,当然是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的读者相遇。   对于另一些作家来说,他们的目光也会投向过去。他们试图与那些早已不在人世的文学先辈们进行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与先驱者所确立的文学标准对话。当然,他们也是在跟自己内心的目标进行对话。每一个优秀的作家,心中都有一个隐秘而清晰的目标。读者和社会的认同、商业上成功是一回事,而能否接近和达到这个目标,则是另一回事。就中国文学而言,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人确立了古典文学的标准,而鲁迅先生则代表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和思想的新高度。也可以说,我们实际上面对着两个伟大的传统。我们置身于这两个传统之中,受到它们的护佑,分享它们的文学资源,向它们表达敬意,同时也在与它们进行对话,并尝试着做出新的文学变革。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写作,都是对传统的某种回应,即便是对传统的质疑和挑战,也是一种重要的回应。   所以,严格地来说,文学写作中对读者的想象,既是一种向现实和未来读者寻求认同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再确认过程。我认为,只有具备了过去、现实和未来开放性视野的创作,才称得上是一种开放的写作。   (摘编自格非《文学在读者中寻求认同》)   问题:   (1)画线句"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中"认同"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如何理解文末所言的"开放的写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