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金兰之交

题目: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下列选项中,用于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的称谓是( )。

解析:金兰之交是指情谊契合,朋友间犹如亲人。典故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故选择A。B选项,刎颈之交,是指同生共死,患难与共的朋友。典故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的交情,与负荆请罪,将相和,是一个故事)C选项,竹马之交,形容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后引申为青梅竹马,主要指从小认识的异性朋友。典故李白出自<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D选项,忘年之交,指年辈相差很大而结交为友。典故最早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祢衡刚刚20岁,孔融已经40岁了,依然称为朋友)。其它关于朋友的称谓: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典故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没有杀一个与他的小妄相爱的门客,而是给他准备了许多礼物,把他推荐给卫国国君,对他说:"我们是布衣之交,希望卫国能给你伟大前程。"(白话版)患难之交: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莫逆之交: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典故出自<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四个人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心中没有不悦,便成为朋友)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典故最早出自<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问宋弘,俗话说有钱了就要换朋友,富贵了就得换老婆,是这样么?(白话文版)宋弘回答:'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古文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一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另一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名画是( )。
  • 富春山居图

  • 解析:《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故选择B。A选项,张择端所做的《清明上河图》收藏于故宫博物馆。C选项,《六君子图轴》是元代的倪瓒所做,六君子分别是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D选项,《韩熙夜宴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五代的顾闳中所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张萱、周防《唐宫仕女图》、唐·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清·郎世宁《百骏图》。)

  • [单选题]( )是一种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
  • 班级授课制

  •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①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 [单选题]在教材呈现策略中"温故而知新"属于( )。
  • 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策略

  • 解析: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即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 [单选题]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
  • 逻辑记忆

  • 解析: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以下成四种:①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②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③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④动作记忆(也称运动记忆)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故本题选C。

  • [单选题]与亨德尔《弥赛亚》体裁相同的作品是( )。
  • 海顿《创世纪》

  • 解析:亨德尔《弥赛亚》的体裁为清唱剧。A项《创世纪》属于清唱剧体裁。B项《魔笛》为歌剧,C项《音乐的奉献》是巴赫创作的赋格作品,D项《费德里奥》是贝多芬的唯一一部歌剧作品。

  • [多选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歌唱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板书课题《月之故乡》。 (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节奏。 ②比较旋律。 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 ②比较节奏。 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有所不同。 ②视唱第四段乐谱。 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词。 (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