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题目:女性,47岁,门脉高压症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致休克。经三腔管压迫后并发吸入性肺炎,已输血,应用抗生素。后病人出现鼻出血、淤斑,查血小板50×109/L,纤维蛋白原1g/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4秒,副凝固试验阳性。应考虑病人的情况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儿男性,10岁,因咳嗽、咳痰,胸片见絮状阴影,被诊断为肺炎,不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原因是()。
耳、肾毒性
解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是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组织阻滞,偶可发生过敏反应。
[单选题]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胃液pH监测,下述操作描述错误的是()。
可通过呕吐物测胃液pH
解析: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胃液pH监测常用试纸法或pH仪测定法。试纸检测法要求放置胃管,禁食1~2小时,夹闭胃管30分钟,取胃液(前1ml弃去)用pH试纸检测;pH仪测定法要求pH仪电极应置于食管下括约肌下方5~8cm处。呕吐物受口腔唾液等因素影响,不准确,故选D。
[单选题]下列有关氧消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代表组织的实际需氧量
解析:氧消耗即每分钟机体实际的耗氧量,能反映机体对氧的需求量,但并不代表组织的实际需氧量。
[单选题]患者男性,81岁。因"发热、腹痛2天"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查血气分析示pH7.20,氧消耗指数为300ml/(分钟・m2)。患者氧消耗指数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晚期脓毒症
解析:氧消耗的决定因素是氧输送、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的P、组织需氧量、细胞的摄氧能力。氧消耗指数指按体表面积每分钟组织的耗氧量,晚期脓毒症时细胞的摄氧能力下降,使氧消耗指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