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细胞工程
题目:运用试管香蕉技术来推广优良香蕉品种,这种技术属于( )。
解析: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根据题意,选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个人收入渠道的多元化,我国目前个人收入总量庞大,据报道,在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分配中,个人收入已占69.1%。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发展,但不是向个人整体性倾斜,而是不均衡地、过多地向社会少部分人倾斜,致使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收入群体,出现了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个人拥有的财富相当可观,这就为我国征收遗产税提供了税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我国已经具备了征收遗产税的经济基础
解析:原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个人收入的状况,最后得出结论,即这种状况为我国征收遗产税提供了税源。A项只是文章提到的内容,不是原文的论点。B、C两项都失之偏颇,不完全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对文中关于“瓦豆”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请回答下面的题目: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是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灯具,结构已经很完善了,制作也很精美。如出土的中山国古墓中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已不是原始阶段的灯具了,可以说是中国灯具中的精品。在它们以前,灯具的发明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灯的出现应早于战国中晚期,有人认为它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 任何一件发明都不是从天而降、突然产生的,总是由某一件东西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灯的出现也不例外。灯的最早称呼不是“灯”,而是“镫”。《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意思是泽兰炼的油制作的明烛,装饰华丽的烛台。在周朝,“镫”字与“登”字是通用的。《尔雅·释器》中有“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可见“登”是一种叫“瓦豆”的东西。那么,瓦豆与灯具有什么关系呢?瓦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其形状是上面有一个敞口钵,底下有一个喇叭形底座,到了商朝,瓦豆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上部的敞口钵变成直而深的腹壁,下部的喇叭形底座也成了带有弦纹的高圈足。 瓦豆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盛行于商周。后来不知是谁最早在瓦豆中置一灯芯用来点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瓦豆也就被演变成照明的工具——灯了。在战国的墓葬中,有一种陶制细瓦豆,它最早的形状是浅盘,平坦底,尔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盘底中央呈乳状突起,可以插灯芯的瓦豆。瓦豆的这种变化可能就反映出它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灯具的演化方向。因此,最初,人们把灯称之为“镫”也是不无道理的。这正反映了灯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从瓦豆演变成灯。现在看来,无论从文字学的角度推测,还是从瓦豆的演变发展的过程来看,在我国灯的发展史上,灯恐怕就是由这种叫瓦豆(又称陶豆)的东西演变过来的。。 本文第二段引用《楚辞·招魂》中“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这句话的作用是: ( )
瓦豆是一种叫“登”的东西。它原是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后来有人在瓦豆中置一灯芯用来点灯.也就被演变成照明的工具了
解析:A项颠倒黑白,“镫是一种叫瓦豆的东西”,并非瓦豆是一种叫“登”的东西,且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制食器。
[单选题]盐酸:酸( )。
食盐:盐
解析:盐酸是一种酸,食盐是一种盐。纯碱不是碱,白金不是金,王水不是水,故正确答案为A项。
[单选题]中国目前的社会构成仍呈金字塔状,八亿多农民居于塔底,中产阶层处在塔的顶部。秉持科学发展观________,全方位推行可持续发展,并保持目前发展________与速度,中国有望在中共建党一百周年,初步形成一个以中产阶层为主流的、橄榄形的、稳定并和谐的社会结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原则 规模
解析:规则是比赛等事情中的法则,不符合文意。原理是普遍的或基本的规律;原则是言行所依据的准则,科学发展观是人们总结出来的言行准则,而不是客观规律,因此应用原则。模式是事物的标准样式,规模指事业所包含的范围,这里与速度相对应的应该是规模而不是模式。
[单选题]尊重:侮辱( )
怀疑:相信
解析:题干所给一对词语语义相反,且均为动词。D项所给词语语义也相反,且均为动词。C项聪明和愚笨虽然语义相反,但其均为形容词,因此D项与题干类比关系更切合。A项两个词语语义相近,B项两词语义上没有什么联系,从逻辑关系上看,印刷是出版工作的一环。本题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后世读史者,如果不____________现代思想之影响而进入历史现场,难以接近并____________历史真相究竟如何;但是,读史人比之历史中人,稍显幸运之处则是,在足够长的时间线索里,有条件将当事人彼时彼刻信息碎片拼集成型,并以历史____________的结果而重新审视曾经事实的价值。如此而为,当然挑战智力与情怀。只是,非此,又何以从历史现场而寻得历史逻辑。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克制 理解 演变
解析:遏止:用力阻止。阻止:使不能前进;使行动停止。限制:不让超过界限;局限在范围内。克制:克服、制服、抑制,适用于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情感、思想。由词义可知“遏止”“阻止”语义过重,现代思想对历史的影响并不是能完全被“遏止”和“阻止”的。故排除A.C项。探究:探索研究。理解:知道、了解、懂得等意思。文段的主语是“后世读史者”,读史者中并非都是研究者,故用“探究”不合适。由此排除B项,答案为D。
[单选题]把39个6×7的长方形不重叠的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的最小值是多少?( )
162
解析:【答案】A。 解析:大长方形的面积为39×6×7=39×42,当长宽分别为42、39时,周长最小为(39+42)×2=162。实际上,42=7×6,39=(7+6)×3,将小长方形每排7个竖着放3排,每排6个横着放3排,总个数为(7+6)×3=39。合并成的长方形的长为6×7=42,宽为6×3+7×3=39,满足要求。
[单选题]政策和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带有人们的主观意志,或者说是人们意志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行政调节方法运用得是否合理和科学,主要取决于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和复杂的经济活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行政调节方法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局限性
解析:解析:文段主要表达的是宏观经济管理中行政调节方法的运用会受到主观意志的影响,即存在局限性,A项表述与此相符。文段论述的主题是“行政调节方法”,第一句话中的“政策和制度”是作为引子出现的,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排除B、D。C项中的“取代”一词过于绝对,行政调节方法存在局限性,可以用其他调节方法加以补充协调,而不是直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