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题目:小强腿有残疾,具有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该上初中了,当地普通学校以小强腿有残疾为理由,拒绝其入校学习。该做法(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下列有关学校教育任务的描述正确的有(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解析:教育首先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教育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杜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再次,教育有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因此,教育的任务不在于让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
[单选题]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 )。
陈述性知识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故选择B。D选项,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单选题]“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 )功能的重要性。
社会化
解析:“狼孩”和在被隔离情况下长大的孩子一样,因为脱离人的生活环境,尽管有健全的躯体.却不能有人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方式,这充分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单选题]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是( )。
初中阶段
解析:初中阶段是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两极分化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