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漂浮导管监测

题目:患者男性,72岁,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0小时后出现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临床上为了较准确地评价左心功能状态以便指导治疗,其最佳措施是()

解析:漂浮导管监测PAWP,与左心舒张末期压力呈正相关,对左心功能状态具有较好价值;超声心动图能通过公式计算左心功能,但影响因素多,准确性比不上PAWP;肘静脉压只能反映外周静脉压;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均不能很好地反映左心功能状态。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83岁,因谵妄家人送至急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以下处理何者正确()
  • 以上均正确


  • [单选题]重症哮喘患者经积极的药物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此类.患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适应证是()
  • 以上都是


  • [单选题]甲亢危象患者在被确诊后,应立即并首先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 PTU


  • [单选题]颅内压监测高颅压的数值为()
  • 20mmHg


  • [单选题]患者女性,42岁,胸闷、心悸12小时入院。查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规则的扑动波,以Ⅱ、Ⅲ、aVF、Vl导联明显,考虑心房扑动,终止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方法是()
  • 同步直流电复律

  • 解析:终止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方法是同步直流电复律。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可转化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心房内产生250~350次/分左右规则的冲动,引起快而协调的心房收缩,心室律多数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少数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均),心室率常在140~160次/分之间。心房扑动也分为阵发性和持久性两种类型,其发生率较心房颤动少。临床表现:①轻者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心悸、心慌、乏力;②严重者头晕、晕厥、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少数患者可因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而引起脑栓塞;③心室律规则,140~160次/分左右,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可较慢,且不规则;④有时心室率可因房室传导比例的转变而突然自动成倍增减,按摩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可使心室率减慢或突然减半,解除压迫后又即回复到原有心率水平,部分可听到心房收缩音。诊断依据:①常见病因与心房颤动基本相同。②心悸、心律规则或不规则,有时心率可突然减慢或突然加倍。③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规则的扑动波,称F波;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如伴有室内差异传导,可呈宽大畸形;心室律可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也可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匀)。

  • [单选题]患者男性,50岁,因创伤致心搏骤停,经复苏后心跳呼吸恢复,继而出现体温升高、抽搐、惊厥,患者可能并发脑水肿,脑复苏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促进脑细胞代谢


  • [单选题]患者男性,40岁,晚餐后5小时开始上.腹疼痛,向左肩、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腹胀,现已37个小时。曾有胆结石病史。查体:呼吸24次/分,体温38.9℃,血压90/75mmHg,巩膜可疑黄染,全腹压痛,以上腹部显著,伴肌紧张和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血白细胞16×10/L,中性粒细胞89%。为确定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腹腔穿刺液检查并测定淀粉酶

  • 解析:据餐后出现上腹疼痛,向左肩、腰、背部放射及恶心、呕吐、腹胀,曾有胆结石病史,巩膜可疑黄染,全腹压痛,以上腹部显著,伴肌紧张和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血白细胞16×10/L,中性粒细胞89%,初步考虑为急性胰腺炎,腹腔穿刺液检查并测定淀粉酶有诊断意义。

  • [单选题]患者男性,37岁,4天前因“化脓性腹膜炎”手术治疗,术后体温一直在39℃以上,腹壁可及波动感明显肿块,B超提示腹腔局部脓肿,下述处理描述不当的是()
  • 切开引流,为彻底引流,负压越大越好


  • [单选题]患者男性,24岁,支气管哮喘患者。夜间突然气喘明显加重,口唇发绀,端坐呼吸,大汗淋漓。

  • 推荐下载科目: 眼科题库 急诊科题库 耳鼻咽喉科题库 呼吸科题库 儿科题库 妇产科题库 皮肤科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