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申请将其送到工读学校
题目:13岁的初中生张某伙同校外青年抢劫本校女教师,学校可以对张某采取的措施是( )。
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本题中,初中生张某伙同校外青年抢劫本校女教师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学校对张某的正确处理方式是学校提出申请,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故本题选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稳定的( )。
刺激一反应联结
解析:桑代克依据小猫"迷箱"实验,提出在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故选择D。
[单选题]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子长。"这句话启示我们,教育应该坚持( )。
以表扬激励为主
解析:新课改背景下的牧师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这句话的意思是数落孩子十个错误,不如表扬、奖励孩子的一个长处、优点或进步的教育效果好。因此,在教育中,启示我们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故选择D。
[单选题]下列关于听力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过多使用耳塞听音乐不会导致听力下降
解析:过多使用耳塞听音乐会导致听力的下降,故选择A。B、C选项,很大声音会损害听力,正确。D选项,用力掏耳朵可能伤害耳道甚至耳膜,不利于听力。
[单选题]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
孔子
解析: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等思想。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常考知识点,需要考生准确记忆。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常考知识点,考生应熟记《论语》中的著名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