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对春季结膜炎临床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结膜分泌物涂片中大量嗜碱性粒细胞
解析:春季角结膜炎主要是由于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的,临床常见类型为以睑结膜乳头增生为主的睑结膜型和以角膜缘Horner-Trantas结节增生为特点的角膜缘型。在结膜刮片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或嗜酸性颗粒,提示局部有变应性反应发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局部的免疫抑制治疗和移居寒冷环境对缓解病情有帮助。选项B中对结膜中的聚集细胞类型表述错误,因此该题的选项为B。
[单选题]关于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角膜缘的胶样结节增生是角膜缘型的特征
解析:春季角结膜炎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下男性多见。春夏季节发病率高于秋冬季。睑结膜型的特点是结膜呈粉红色,上睑结膜巨大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角结膜缘型在角膜缘有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增生,VKC的临床病程可间断反复发作持续2~10年,成年后逐渐消失。因此对VKC临床特点描述正确的是D。
[单选题]对翼状胬肉的临床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进行性胬肉生长迅速,头部平坦,体部菲薄
解析: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结膜变性疾病,其头部指的是位于角膜的部分,此处的胬肉与下面的角膜紧密相连。Stocker线指的是含金属的色素在上皮的沉积,它的存在常常是胬肉生长缓慢的表现。胬肉外形上的不同常常提示了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进展期胬肉充血肥厚,静止期胬肉色灰白,较薄,呈膜状。选项B中对进行性胬肉的形态特征描述不正确。
[单选题]角结膜上皮原位癌的最佳治疗方案是()。
正确答案 :E
手术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
解析:上皮内上皮癌又称角膜原位癌或Bowen病,是一种单眼发病、病程缓慢的上皮肿瘤。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角结膜鳞癌,因此可早期治疗。肿瘤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是理想的治疗措施。答案选择E。
[单选题]患者女性,56岁,双眼异物感、烧灼感十余年,体检见上睑内翻伴倒睫,睑结膜乳头及滤泡增生,以上睑结膜显著,睑板下沟处见白色线状瘢痕,角膜上方见垂帘状血管翳,角膜缘见滤泡瘢痕样改变。
正确答案 :
[单选题]患者,男性,32岁,双眼异物感、烧灼感2年,伴口腔黏膜反复发作溃疡。检查结膜弥漫性充血,结膜收缩瘢痕化,下睑内翻,可见数根倒睫,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在基底膜沉积。
正确答案 :
[单选题]患者,男性,25岁,双眼红、痛伴分泌物增多3天就诊。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异物感,刺痛伴大量水样分泌物,1天后右眼出现相同症状。体征:视力1.2(双眼),结膜充血(+++),近穹隆部明显,睑裂区结膜下见小片状出血,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上睑结膜表面见膜性渗出物,剥离后创面少许渗血。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下可见散在点状上皮脱失。眼部起病前2天有咽喉肿痛史,耳前淋巴结中度肿大。
正确答案 :
[单选题]属于沙眼Ⅲ期的是()。
正确答案 :E
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解析:沙眼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为了统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治疗,国际上对沙眼的表征进行了分期,常用MacCallan分期法。我国在1979年也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分期方法,Ⅱ期即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Ⅲ期则表现为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选项A是国际分期的活动期,选项D是国际分期的Ⅱb,因此正确答案分别为C和E。
[单选题]患者女性,24岁,左眼红5天后就医。检查:右眼下方球结膜充血,相应部位见一疱疹样结节,角膜透明,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B
泡性结膜炎
解析:泡性结膜炎多见于女性、青少年、儿童,早期为实性、隆起结节,周围有充血区,是迟发型免疫反应性疾病。
[单选题]睑裂斑区别于翼状胬肉的最主要鉴别点是()
正确答案 :D
病灶基底部朝向角膜,并且不向角膜进展
解析:这是一道临床辨析题,睑裂斑和翼状胬肉同样是常见的结膜变性疾病,具有相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如紫外线过度照射,发生部位也多在睑裂区。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睑裂斑的三角形基底朝向角膜,并且不向角膜进展,而翼状胬肉的前段朝向角膜,呈现向角膜内进行性生长的趋势。因此答案选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