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题目: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一个重要知识点,考生要牢记六因素对应的三个维度。根据其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身心状态属于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除此之外,考生还应知道如果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即能力低),则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由内部动机引发的行为是( )。
为了解飞机起飞原理,乐此不疲地搜集相关书籍和网页
解析: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A,B,C项都是外部动机。
[单选题]在做练习时跳过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体现了学习的( )。
调节策略
解析:首先可以确定题干中的情况属于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选项中属于元认知策略的调节策略。
[单选题]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赫尔巴特教育学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多选题]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 )。
顺序性
不平衡性
阶段性
个别差异性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
[单选题]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
概念学习
解析: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单选题]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认同
解析: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2017年11月12日,成绩优异的湖南高三学生小罗因成绩波动被批评并要被通知家长,在办公室将班主任刺死。
②小罗(同上文)的成绩足以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他只想考取一所二本学校。他的解释是:"我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③没有数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
④宁吃高考苦,不留终身憾!(某校高考励志口号)
⑤我是教师/我拒绝把我比作灵魂的工程师……不要给我戴上神圣的光环,再用世俗的眼光把我的人格蔑视贬低……(网络流行诗《我是教师,我拒绝》)
⑥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综合上述六则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单选题]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大教学论》
解析: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论》的作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