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教师没有对知识点进行了小结,忽略了语文知识的学习
题目:阅读《蒹葭》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早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安静,学生迅速被感染)(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教师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师:还有要说的吗?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这艺术魅力。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解析:教学实录中教师的最后一句话则是对学生回答和知识点进行的小结。所以C项不正确。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时,某教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赵州桥的形状特点,提议结合课文的介绍,画出赵州桥的平面示意图。先每个同学画图,同桌交流;然后请一位同学运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绘画依据;最后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评价这幅示意图。下面是对以上教学活动的评价,试选出不够正确的一项()。
某教师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解析:A项题干中学生通过画图、交流、展示互评,充分体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现代教学观,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B项通过画图,充分地锻炼了学生转化文字的能力。C项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评价,包括自评,师生评,互评的方式,灵活地运用了形成性评价。D项结合课文介绍画图,与生活中的资源无关。
[单选题]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教师要求学生们搜集整理毛泽东的生平事故,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对这一教学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
搜集毛泽东的生平故事容易偏离主题,不利于课堂设计环节的进行
解析:D选项“搜集毛泽东的生平经历”也是为了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思想主旨服务的,故D项错误。
[单选题]阅读《陈情表》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这是一篇很残忍、很苦涩、很虐心的文章,真实地展现出强权高压下一位小人物如何自保的诚惶诚恐,胆战心惊。一则普通的陈情表,孝和忠的纠结,情和理的渗透,有真情的流露,也有美丽的谎言。以情说理,融情于理,情动理明,情真意切。(师出示李密服侍祖母的图片,朗读《晋书?李密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师:这幅图片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字--生(齐):“孝”。师:你怎样理解“孝”?(学生自由回答)师: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照顾父母的起居,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就是对父母尽责尽孝。师:跟“孝”相对应的是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另一个字--生(齐):“忠”。师:孝子、忠臣是传统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但忠和孝似乎天生有矛盾。叫做--生(齐):忠孝不能两全。师:现在李密遇到了一件很纠结的事情,大麻烦。这件事跟另一个强势的非同一般的大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有关。那司马炎、李密、祖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谁来叙述一下?(学生叙述,老师补充)师:“情”前面加上哪一个修饰词你认为最恰当?(有学生加了“恩情、私情、感情、孝情、忠情、亲情”)师:这么多的修饰词,要李密做出选择,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关键还是两点,忠和孝之间做出决断.陈情表陈的就是在忠孝之间非此即彼的痛苦挣扎的苦情。至于如何陈情,就是方法问题,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八字真经,动之以情--生(齐):晓之以理。对上述教学实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创设情境.升华情感设置悬念
解析:题目材料中的师生对话并未体现出设置悬念。
[单选题]阅读《听听那冷雨》教学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师:我把题目中的“冷”改为“寒”“苦”,大家觉得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生:“寒”用词太过了一点,不能够表达景物的特点。生:“冷”字夹杂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寒”并不能表示。春雨用“冷”形容很恰当。“寒”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师:“寒”“苦”都不能表现出诗人心境,即情。“冷”字除了表现“凄冷”的特点,还有情的凄凉,把景和情很好地组合在一起,通常我们称之为“意境”,它是一个复杂的美学概念。二者融为一体,能激发我们的想像和联想。大家来概括一下这是怎样的意境。生:雨景在语言的表述下,融入了作者一种深深的感情,表现出了一种离家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生:凄凉。师:哪位接着说?生:一种思乡之情。师:绵绵的思乡情绪。对上述教学片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讲授法运用得恰到好处
解析:材料中为师生对话,运用的不是讲授法,是谈话法。
[单选题]下面是教师在教完《祝福》后的教学反思,对这个教学反思,理解正确的是()。(1)课堂教学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结合。(2)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3)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这位教师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解析:课堂教学应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对情感的教学并不会耽误其他的教学内容。故B错: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观点代替。故C错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故D选项错误。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一篇课文向学生讲什么、怎样讲,可能每一位老师的处理都不同,所以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招来异议。而优秀的老师绝不是把一篇课文只当成一篇课文而是把这课文当成是整个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系统,它有些时候表现为朴素甚至是单调无聊的操作,有些时候表现为精彩纷呈的思想的碰撞,有些时候为精心的品读体悟,有些时候为奋笔疾书中的深思……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授课内容和方式由教师个人素养而定
解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授的内容、形式以及方法,应与课文类型、学生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并依据各因素而灵活调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