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1790.64和890.64
题目:甲公司2011年1月1日溢价发行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该债券于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面值总额为15000万元,发行价格16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实际利率为6%,发行费用100万元,甲公司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甲公司发行此项债券时应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和“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的金额分别为万元。
解析: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15000/(1+6%)3+15000×4%/(1+6%)1+15000×4%/(1+6%)2+15000×4%/(1+6%)3=14198.10(万元)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16000-14198.10=1801.9(万元)负债成份分摊的发行费用=14198.10/16000×100=88.74(万元)权益成份分摊的发行费用=100-88.74=11.26(万元)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1801.9-11.26=1790.64(万元)计入利息调整的金额=(15000-14198.10)+88.74=890.64(万元)借:银行存款15900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890.64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1500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790.64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与企业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的有
留用职工岗前培训
新系统投入支出
新营销网络投资
解析:企业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该预计负债金额。直接支出不包括留用职工岗前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
[多选题]下列有关债务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在债务重组中,若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应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分配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人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计入重组后债权的入账价值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若债权人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但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应将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解析:选项A,应该按照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不需要分配;选项B,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实际发生时,才计入当期损益;选项C,应该转回资产减值损失,而不是计入资本公积。
[单选题]下列关于资产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解析:选项A,资产组一经确定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选项B,资产组是由创造现金流入的相关资产组成的,并不是企业任意资产之间的组合;选项C,资产组组合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包括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以及按合理方法分摊的总部资产部分。
[单选题]甲公司以300万元的价格对外转让一项无形资产。该项无形资产系甲公司以360万元的价格购入,购入时该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法律规定的有效使用年限为12年。转让时该无形资产已使用5年,转让该无形资产应交的营业税税率为5%,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采用直线法摊销。甲公司转让该无形资产对营业利润的影响为万元。
0
解析:转让该无形资产所获得的净收益=300×(1-5%)-(360-360÷10×5)=105(万元),计入营业外收入,对营业利润不产生影响。
[单选题]2009年1月1日,甲企业为其12名销售人员每人授予400份股票期权:第一年年末的可行权条件为销售业绩增长率达到20%;第二年年末的可行权条件为销售业绩两年平均增长16%;第三年年末的可行权条件为销售业绩三年平均增长10%。每份期权在2009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30元。2009年12月31日,销售业绩增长了18%,同时有2名销售人员离开,企业预计2010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因此预计将于2010年12月31日可行权。另外,企业预计2010年将有3名销售人员离开企业。2010年12月31日,企业净利润仅增长了12%,因此未达到可行权状态。2010年,实际有2名销售人员离开,预计第三年将有1名销售人员离开企业。2011年12月31日,企业净利润增长了12%,因此达到可行权状态。当年有3名销售人员离开。则2011年企业应该确认的费用为元。
4000
解析:本题考核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处理。2009年应该确认的费用=(12-2-3)×400×30×1/2=42000(元);2010年应该确认的费用=(12-2-2-1)×400×30×2/3-42000=14000(元);2011年应该确认的费用=(12-2-2-3)×400×30-42000-14000=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