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下,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能力很重要,但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析】(一)评分标准:
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教师的职业光辉伟大""教师的工作职责"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教师应具备那些专业素质"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
三等(24-12)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
(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质性研究法
解析:质性研究也称为"实地研究法"或"参与观察法",它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质性研究最早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它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归纳的、描述的、现场参与的研究方法。
[单选题]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同化说
解析: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干扰说的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动机说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同化说的代表人物是奥苏伯尔。
[单选题]王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从而加大形近字的区别。这是运用了知觉的( )。
选择性
解析:王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这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同时也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单选题]"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教育名言是( )说的。
马卡连柯
解析:尊重和严格要求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来源于马卡连柯"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还提出集体教育原则,指用集体去影响个人,再用个人去影响集体。故选择A。B选项,俄国心理学家,乌申斯基,代表作品《人是教育的对象》。其主要要素与观点指出--"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提现直观性教学原则)。历史地位--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C选项,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支持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强调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D选项,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作品<大教学论》。他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提出"泛智教育";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单选题]教师发现其他班级的课堂有某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而这行为规范又正好是本班所缺少的于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使之适用于本班课堂活动,这属于制定课堂规则的( )。
参照制定法
解析:参照制定法是教师或者学生发现其他班级的某些良好行为规范,而这一规范正好是自己所缺乏的,于是师生共同讨论,参照制定为课堂规则。自然形成法就是将原来已经存在并被广泛认可的常规加以具体化,形成课堂规则,一些自然形成的良好行为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加以强化,就形成了课堂规则。引导制定法就是将原本不存在或没有引起注意的常规引申为课堂规则,让大家共同遵守。可以先由教师设计某些规则,交由学生讨论后形成课堂规则;也可以先由部分学生发动并建议,经学生讨论和教师许可后形成课堂规则:还可以在师生共同的课堂活动中,针对某些具体的情形、问题讨论制定,形成课堂规则。移植替代法就是将其他课堂中好的规则直接移植过来,作为要求本班学生遵从的课堂规则,或者用来替代原来不合理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