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严复
题目: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三育论思想的学者是( )。
解析:严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强调体育、智育、德育并重,他是我国近代最早系统论述"三育强国"的教育家,第一次明确论证了德智体三育的关系。D项,蔡元培民国教育家,主要教育观点:五育并举一一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美育代替宗教;北大校训一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办学思想一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教育独立思想。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闻过则喜:讳疾忌医,正确答案是( )。
言之凿凿:信口雌黄
解析:闻过则喜和讳疾忌医是反义关系,言之凿凿和信口雌黄是反义关系。故选择B。
[单选题]当学生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教师帮助学生寻求与此相似的情境进行解答这种问题的方法是( )。
算法
解析:类比法是当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个体可以运用类比思维,先寻求与此有些相似的情境的解答。故选择C。A选项,爬山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这就好像登山者,为了登上山峰,需要从山脚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一样。B选项,手段目的分析是指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后,寻找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D选项,一个算法就是为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简而言之,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单选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是( )。
先快后慢
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 )。
[单选题]教学上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 )。
正迁移
解析: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正迁移常常在两种学习内容相似,过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时发生。如方程式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不等式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保证了中学代数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保证了物理中有关计算问题的解决,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学习素描会对以后学习油画产生积极影响等都是正迁移。故选择C。A项,横向迁移也称水平迁移、侧向迁移,是先行学习向在难度上和复杂程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并且相似而且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迁移效果的现象。如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各种概念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横向迁移。B选项,纵向迁移又称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即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学习掌握了水果这一上位概念,要学习芒果这一下位概念,如果告诉学习者芒果是一种水果,就很容易掌握芒果这一概念,这种迁移就是垂直迁移。D选项,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如在数学负数运算时错误使用正数的规则等:学会骑三轮车会对学习骑自行车产生消极影响。这些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作用均属于负迁移。
[多选题]材料:
中国古典文学很善于用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古典诗词,利用意象传神达意,是诗人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手法,历代不乏这方面的大家高手。例如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被后人誉为"怀古咏史诗中无与伦比的典范之作"。这首词运用意象体现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想时,可谓驾轻就熟、出神入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作者选择的几个意象,原本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作者的大手笔中,不仅活了起来,还一脉相承为一首千古绝唱: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成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不难看出,这首词中有十个意象:箫声、秦娥、秦楼月、柳色、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围绕着这些意象,几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随着深夜的箫声渐次浮现出来。
现代学者浦江清在其《词的讲解》一文中认为,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是"几幅长安素描的合订本"。所谓"合订本",显然意指词中的画面都是"独立成篇的",看上去这是事实。然而每吟诵这首《忆秦娥·箫声咽》,"秦楼月"的悲苦幽怨中,总是升起一股荡尽千古风尘的浩气,将词中画面一气呵成为色彩浓烈的悲剧,从而使人并不觉得那些画面是支离散乱的,甚至并不感到它们是"独立成篇的",那些画面在读者的心神体会中,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谓"素描的合订本"中的合订,其实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审美的结果。也就是说,词中的十个意象,实质上是作者"阅尽人间春色"后的怀古伤今中的审美选择。没有崇高的审美情操,没有敏锐的审美判断及娴熟的文学技巧,是不可能有这种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的。这是只有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才有的天才的艺术想象的结果。
诗词家常说,意象选择是诗词创作的主要方法。然而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换言之,是什么指导了意象选择?从《忆秦娥·箫声咽》中可以看出,作者选择的十个意象,能在一首小令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诚然,这里的思想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善感于外界产生的浮想联翩中的看法。毋宁说,一个心智正常的人,这种"看法"绝无可能前后矛盾,而是一以贯之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才是《忆秦娥·箫声咽》中十个意象之间内在联系的灵魂。也就是说,唯思想才是诗词创作中意象选择的主导。严格说,没有思想的主导,则不会有正确的意象选择,整篇诗词创作也就失败了。李白之所以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将十个意象完美无缺地排列组合成一首意义深远、气势磅礴的精妙好词,主要得力于他那气贯古今的思想。说实在的,《忆秦娥·箫声咽》中的十个意象,在一般人那里,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物,但这些平常物在李白思想的驾驭中,都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都在思想的指挥下发挥自身的"音阶"功用,汇成了一支既悲苦凄清又威武苍凉的乐曲。
(摘编自李工《古典文学意象的示范》)
问题:
(1)文章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文章,对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是"合订本"这一特征予以分析。(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