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②④
题目:2017年12月开播的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该节目激发和释放了国家重器的人文气息,让它们得以"开口说话"。"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每一件看似冰冷的文物都是对历史烟云的见证,都承载着许多鲜活的人和事。与文物展示有关的文艺创作,若能在普及文物知识、展示文物精湛工艺基础上,用心往更深处挖掘,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就可能激发和释放出文物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 )。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能保持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不变的稳定性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析:让文物"活"起来,就可能激发和释放出文物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④正确。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所蕴含的精神基本不变,具体内容因时而变,③说法错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青少年阶段
解析: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佳,誉满京华,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当时想在报纸上登广告,但广告怎么写,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经过一番筹划,戏班子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茶戏园登台献艺。欢迎观看。"就这样,先生在上海一唱走红。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解析:【解析】(一)评分标准:
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教师的职业光辉伟大""教师的工作职责"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教师应具备那些专业素质"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
三等(24-12)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
(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单选题]"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 )。
不仅要有从教的学识能力,还要做到以身作则
解析: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强调,教师要拥有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题目中句子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智慧像水源一样永不枯竭,他的行为可以做别人的学习的榜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体现了教师的师德修养。故选择B。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解析:A选项为人本主义知情合一的教学目标观:B选项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选项为马斯洛的动机和需要的层次理论中的观点,属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多选题]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 )需要。
创造
认知
审美
解析:早期五层次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需要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单选题]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问题情境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解析: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