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九年级学生李某等上自习课时违反纪律,老师要李某到学校操场跑10圈

题目:我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老师的行为是否属于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要根据老师对待学生的目的而定。以抄生字为例,如果是学生学习不用功,课文生疏,老师通过要求学生抄课文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并且抄写的遍数适当,那么属于教学方式的问题,不属于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如果是学生存在学习以外的过错,而老师通过罚学生抄课文进行惩戒,那么从这种目的出发就属于变相体罚。故选择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包括下列哪项( )基本条件。
  • 有足够充足的学生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故选择C。

  • [单选题]批评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的是( )。
  • 杜威

  • 解析:杜威提出了教育适应生活理论。

  • [单选题]人们通常将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称为( )。
  • 培养目标

  • 解析: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 [单选题]地方课程属于( )。
  • 二级课程

  • 解析: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是一级课程,地方是二级课程,学校是三级课程。

  • [单选题]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 泰勒

  • 解析:泰勒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这就是著名的泰勒原理。

  • [单选题]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原则。
  • 直观性

  •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的是教学原则的直观性原则。故选择B。A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所反映和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保证所学知识与其来源--社会实践不致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践中去。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常考古文:"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D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的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西方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的是苏格拉底:"产婆术"。

  • [单选题]某学生的数学总是考不及格,他认为自己没有数学细胞,不是学数学的料,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
  • 内部、稳定的归因

  • 解析:该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数学细胞其实是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将自己数学不及格归因于能力,而能力归因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归因。

  • [单选题]"固执己见"、"我行我素"是和意志的( )品质相反的表现。
  • 自觉性

  • 解析: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独断性的人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故选择A。B选项,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D选项,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 [单选题]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这被称为( )。
  • 认同

  •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故选择B。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