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证人

题目:秦某带着8岁的儿子买肉时,与摊主发生争执,继而互殴。秦某被摊主用刀背打击造成面部骨折,脑部受损。如该案进入诉讼程序,秦某的儿子属于(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结合本题材料,案发时,秦某的儿子就在现场,知道案件的情况,虽然只有8岁,但已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作为证人。B项正确。故本题选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关于解决法律冲突一般原则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 根本法优先于普通法

  • 解析:不同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包括宪法(根本法)至上原则、法律高于法规原则、法规高于规章原则、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原则。B项说法正确,D项应该是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主要包括:①全国性法律优先原则;②特别法优先原则;③后法优先或者新法优先原则;④实体法优先原则;⑤国际法优先原则;⑥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故A、C两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 [单选题]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 )。
  • 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 解析:违法行为一般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①以违反法律为前提;②是某种违反法律的作为或不作为;③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④一般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⑤行为人具有法定行为能力或法定责任能力。在这些构成要素中,违反法律即在法律上被确定为违法是前提和基础,其他要素都是基于这一要素而存在的。如果不满足这一要素,违法行为就不成其为"违法"行为。这也就是"法未禁止不为非"的原则。因此,A项应选。至于B、C、D三项,虽然作为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但是具有例外情形,如无过失责任的存在,限制行为能力人做出的违法行为等。同时,其自身的界定也离不开法律的确认。故本题选A。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 )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故本题选A。

  • [单选题]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南北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今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其根本原因是( )。
  •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 解析: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南南合作太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世界发展问题更严重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长期建立的政治、经济优势,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故本题选C。

  • [多选题]什么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包括哪些内容?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士兵提干考试 军队文职招聘 人民警察考试 公安院校招警 法检系统招聘 辅警招聘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