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负强化
题目:小马上课时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的后排?( )
解析: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根据题干所述,回答问题对小马来说是一种厌恶刺激,小马发现坐后排就不会被提问,是撤销了小马的厌恶刺激,从而导致小马往教室后排坐的行为发生次数增加,这是一种典型的负强化。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强化,容易将答案错选为正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最终的效果都是行为出现的概率被提高。正强化是给予愉快刺激,如表扬、给以高分。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如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后,家长取消限制其玩游戏的禁令。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风靡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
这些影片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
解析:抓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中国正处于“文革”期间,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遭遇严重挫折,而世界局势是两极格局。因此,A、B、D三项都是正确的,与当时背景相符;C项错误。
[单选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交往
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故选择B。
[单选题]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
研究能力
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较高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方面。故选择B。A项,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集体生活、与周围人保持协调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心理条件。C项,组织管理能力指教师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和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D项,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什么东西),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i5,就形成执行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单选题]坐在火车上的乘客感觉铁轨两旁的树在动而车未动。这种现象属于( )。
诱动知觉
解析:诱动知觉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树是静止的,由于车的运动,车上的人觉得车是静止的,而树是动的。
[单选题]近代教育史上,是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理学和哲学基础之上( )。
赫尔巴特
解析: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常见考点有,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即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故选择B。A项,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常见考点有,提出教学原则,即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教学制度,即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教学思想即"泛智教育"一一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教学内容,即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学方法,即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C项,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杜威的常见考点有,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提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D项,洛克,代表作《教育漫话》,他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
[单选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解析: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A项,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教学法或启示法,是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C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单选题]人们常说的"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个别差异性
解析:学生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之间的差异。"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是指有的人才华很早就发展起来,还有些人到了中老年才展现出才华,体现了不同人间的个体差异。故选择A。B项,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发展特点,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C项,不平衡性,强调学生同一种机能,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不同机能之间,成熟速度和时间有早有晚。教育启示:教学中注意"关键期和最佳期"。D项,互补性,强调某一种身心机能出现缺失,其它机能进行补充:教育启示:结合实际、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