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开设课外阅读辅导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

题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建议,语文教师普遍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课外阅读时,做了以下努力,不值得借鉴的是()。

解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对学生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应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系统地讲授阅读方法。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阅读《陋室铭》的课堂导入,按要求回答问题。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撰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啦,这当然有点夸张。但是,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这篇文章叫--《陋室铭》,为什么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精品的一席之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唐代刘禹锡的散文小品--《陋室铭》。(师板书课题、作者)对上述导入分析不正确的是()。
  • 教师的举例反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主要考查导入环节的实施。根据题干给出的材料,得知教师在导入环节从古代学堂读本谈起,引出本文,既能够引发学生对古代学生读书内容的兴趣,又点明了本文在古代散文精品中的地位和文学价值,一箭双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C项“教师的举例反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错误,反映不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故选择C项。

  •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方言俗语、自然风光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 解析:生活中的各类资源都可以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如自然风光,在教科书中可以以其为主题,介绍自然的美,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教材中《故都的秋》《春》等文章都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

  • [单选题]某教材《敬畏自然》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一、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二、本文多处运用反问,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他们变换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对上述练习题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有效地实现了读与写的结合

  • 解析:题目中没有“写”方面的练习。

  •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按照要求答题。题目一:《我的母亲》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相仿的,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与同学进行交流,写成一个片段。题目二: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画家喜欢描画春天,诗人喜欢歌唱春天,请你选一幅表现春天风景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一首诗。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题目一与课文联系紧密,题目二与生活联系紧密

  • 解析:题目一回忆自己生活写一段话;题目二是借助生活中春天的画面写成文字,都与生活联系紧密。

  • [单选题]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播放了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对这一教学资源分析恰当的是()。
  • 歌曲脱离了课文主旨,削弱了教学资源的价值

  • 解析:课文表达的是作者作为一个正直而文弱的知识分子面对暴行时的愤怒而又无奈的心路历程,强烈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和对人民的残酷镇压,从而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奋起抗争之情。而歌曲表达的是淡淡忧伤的情爱。

  • [单选题]阅读《苏州园林》课堂导语,回答问题。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导入过于简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 解析:导入虽短,却是直接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 [单选题]以下某教师对7~9年级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讲述见闻,完整准确、突出要点。复述转述,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即兴演讲

  • 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 [单选题]《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道课后练习题:“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 解析:此题意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故C项当选,其他都不正确。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学设计题库 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实施题库 阅读鉴赏题库 汉语言基础知识题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教学评价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