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有关术后真菌性眼内炎与细菌性眼内炎的鉴别,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D
大多数真菌性眼内炎早期无光感
解析:细菌性眼内炎病例通常早期会丧失光感,而在较为隐匿的真菌性眼内炎病例,光感会保留很长时间。术后晚期发作、前玻璃体内雪球样绒毛状混浊是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征象。
[单选题]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断依据包括()
正确答案 :E
以上均是
解析: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夜盲、向心性视野缩窄、双眼特征性眼底改变(视盘蜡黄、视网膜血管狭窄、周边骨细胞样色素沉着)、ERG异常。根据这些表现,其诊断即可确立。该病是临床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该病临床表现的掌握。
[单选题]引起后天性夜盲的原因多见于()
正确答案 :E
维生素A缺乏
解析:夜盲症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前者以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常见,后者则主要见于维生素A缺乏。由于饮食缺乏维生素A导致视黄酸代谢障碍,临床表现为夜盲、暗适应差,成为维生素A缺乏的常见表现。对于其余四种疾病,夜盲均不是它们的主要症状。正确答案选E。
[单选题]视野中心出现哑铃状暗点首先应考虑()
正确答案 :C
球后视神经炎
解析:上述几种疾病各自的视野改变不同,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为环形暗点并向心性缩窄;青光眼早期为生理盲点扩大,逐渐发展成鼻侧阶梯、弓形暗点、环形暗点、颞侧视岛;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可见哑铃状暗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多数为中心圆形暗点。不同疾病有各自相对特征性的视野改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要求考生熟悉并掌握。
[单选题]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诊断无帮助的检查方法为()
正确答案 :D
色觉
解析:这是有关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本概念题。色觉改变主要由视锥细胞的损害引起,而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是视杆细胞的变性,晚期才累及视锥细胞,故色觉的改变应是其晚期的特点。
[单选题]有关视网膜母细胞瘤第二原发肿瘤,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与RB基因有关
解析:RB存活患者10~40年后发生第二肿瘤者达14%,其80%为骨肉瘤。既往认为与放疗过量有关,后发现无放疗者也可发生。RB基因除与RB有关外,与多种肿瘤形成均有关。
[单选题]患者,女,69岁,多饮、多食、多尿10年,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查体:BP160/100mmHg,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4,双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视网膜多处出血、微血管瘤、脂质渗出和棉绒斑;FFA示双眼视网膜静脉扩张渗漏,中周部可见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右眼颞侧视盘附近可见新生血管渗漏;血糖18mmol/L。该患者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E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解析:这是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概念题。有糖尿病史伴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和微血管瘤形成,FFA示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应考虑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故选E。
[多选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见于()
正确答案 :ABCDE
ROP
Eales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眼球破裂伤
[多选题]患者,女性,60岁,双眼视力下降2年,检查双眼视力0.3,矫正不能提高,角膜透明,前房轴深4CT,瞳孔圆,直径3mm左右,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清晰可见,视盘边界清,C/D=0.2,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渗出,黄斑区见黄白色小圆点病灶,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未见。血压160/95。血糖正常。
正确答案 :
解析:FFA能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从而区分干性或湿性AMD;OCT可以从视网膜的二维图像中区分玻璃疣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对不能进行:FFA的患者尤为有用。
[多选题]患者,女性,60岁,双眼视力下降2年,检查双眼视力0.3,矫正不能提高,角膜透明,前房轴深4CT,瞳孔圆,直径3mm左右,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清晰可见,视盘边界清,C/D=0.2,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渗出,黄斑区见黄白色小圆点病灶,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未见。血压160/95。血糖正常。
正确答案 :
解析:FFA显示该患者为湿性AMD。干性AMD无特效治疗,可随访观察病情变化。随着药物和技术的进展,一旦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可采用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或抗新生血管治疗等方法破坏新生血管。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