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违反课堂纪律
题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下列( )不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违反课堂纪律,不属于不良行为,故选择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学校心理辅导及其目标是什么?(10分)
[单选题]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当个体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其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可见该个体的道德发展处于( )。
前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
解析: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的道德观念特点是纯外在的。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在阶段一时期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及严重程度,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在阶段二时期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