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教育目的可以发挥( )。
  • 正确答案 :C
  •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 解析: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导向作用,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 [多选题]简述讲授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 正确答案 :

  • [单选题]( )是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乃至学习评价的自主建构、选择、监控、反思和调节的方式。
  • 正确答案 :C
  • 自主学习

  • 解析:题干给出的是自主学习的定义,故选C。

  • [单选题]在问题解决情境中,小刚同学总是严谨全面地考虑问题,在确认无误后才给出答案。小刚同学的认知方式属于( )。
  • 正确答案 :B
  • 沉思型

  • 解析:认知方式为沉思型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题干中,小刚同学“总是严谨全面地考虑问题,在确认无误后才给出答案”,属于沉思型认知方式。认知方式为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认知方式为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信息,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认知方式为场依存型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 [单选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
  • 正确答案 :B
  •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故是从小学中高年级(三年级以上)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的变化。考生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段设置的新变化。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