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从花粉到花生,让人类产生过敏变态反应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变态反应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变态反应”这一术语是儿科医生冯·皮尔凯和贝拉·锡克在20世纪首先提出的。几乎同一时期,“过敏症”使生理学家查尔士·里歇声名远播并荣膺1913年诺贝尔奖。此后多年,变态反应研究始终将过敏视为一种病态或障碍,极少有科学家探询究竟为何存在这种严重而有潜在危险的免疫反应,更不用说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对貌似无害、却经常充当过敏原的物质作出反应。 上世纪60年代有关多细胞真核寄生物引发免疫反应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如果受到蠕虫这种寄生虫的感染会导致高含量免疫球蛋白E的生成,而引起变态反应的正是这一抗体。从那时起,有种观点盛行不衰:在进化中,人体为抵御寄生虫,发生变态反应,但却把免疫反应的目标弄错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玛吉·普罗菲特在1991年对变态反应作出了一种非主流理论解释。她推测,在进化中,变态反应的形成是为了启动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环境毒素(例如有毒的植物化学物质和毒液)的伤害。过敏原在多数人看来是无害的,但有很多事实上就是毒素。所以,与其把变态反应看成对蠕虫目标锁定有误的反应,倒不如视之为一种有益的反应,目的在于防御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虽然“毒素假设”至今仍不受生物医学界重视,但是其仍有一定合理性。首先,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可以理解为身体力求摆脱过敏原的一种尝试,类似于食物和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类似的驱逐反应。其次,变态反应往往发生在接触毒素后的几秒钟或几分钟内,与需要一定时间方才显现的蠕虫感染相比,有一定差异。此外,患有过敏症的人常对过敏原变得极度敏感,环境中稍有微量便立即反应。考虑到对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反应都不能如此灵敏,对蠕虫表现得如此敏感就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了。最后,充当过敏原的物质多种多样。“蠕虫假设”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物质都能造成变态反应,但“毒素假设”却预料到这些过敏原可能共同具有一种造成伤害的能力。“毒素假设”也无法直接解释面对环境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过敏原,肌体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如此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过敏反应。 过敏症的多数患者会发现,变态反应可能有益的说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反应的好处可能类似于疼痛的好处:疼痛固然给人带来不快,但这种不快会帮助我们避开损害我们肌体的环境原,从而使我们更有幸存的可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理解。‘毒素假设’也无法直接解释面对环境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过敏原,肌体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如此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过敏反应”,换言之,就是毒素假设不能解释为什么微量过敏原会致死。本题答案为D选项。考点:文章阅读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 解析:解析题目考查的对应关系,“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作者是岳飞;C选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是李煜,二者是对应关系,符合;A选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作者是白居易;B选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是李白;D选项,“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是白居易。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考点:对应关系

  • [单选题]下列的立体图形时立方体中挖出的一个圆锥台孔后形成的,如果从任一面剖开,一下哪一个不可能是该立体图形的截面?
  • 如上图所示

  • 解析:解析A项是沿着上表面的对角线垂直下切割而成;B项是沿着上表面的中位线垂直下切而成;C项是水平切割该立方体而成。只有D项无法切割而成,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空间-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

  • [单选题]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已有一年半时间,数十道禁令,数十次专项治理,以之势清扫()“四风”顽疾,促成党风政风的()之变,同时也显示出中央整饬风气的严肃态度和()决心。此次开设培训中心不正之风举报专栏,藉此对各类培训中心和会所来一次大检查、大扫除,更是进一步彰显了围剿“四风”不留死角的勇毅魄力。
  • C风卷残云;脱胎换骨;铿锵

  • 解析:第一个空排除A,狼吞虎咽形容的是吃相,与此处文意不符。第二空形容改得彻底,脱胎换骨比改头换面程度更重,触及到了根源,排除D;高亢形容的是声音,而铿锵可以引申为坚定,排除B,故选C。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公务员面试题库 公文写作题库 江西省学法用法考试题库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