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贝多芬
题目:下列音乐家中,创作了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是( )。
解析:《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故选择B。A选项,肖邦,波兰钢琴家,音乐家。代表作是《革命练习曲》《小狗圆舞曲》等。C选项,舒伯特,奥地利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代表作是《魔王》等。D选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家,的代表作是《匈牙利狂想曲》。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的车夫形象,下列不合适的是( )。
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解析:A选项,《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是老舍先生刻画的经典车夫形象,不符合题干要求;B选项,《一件小事》刻画了一个有爱心,关心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的的车夫,不符合题干要求;C选项,《警察与赞美诗》讲述了流浪汉苏比为了熬过寒冬,千方百计想被警察逮捕进监狱而不成,却在最终受赞美诗感召而准备改邪归正的时候被捕入狱的故事。小说中并没有刻画车夫形象,符合题干要求;D选项,《苦恼一一我拿我的苦恼向谁诉说》述说了老马车夫的心酸和苦恼,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择C。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我也和穆济波先生一样,不赞成以语文的本身为国文教学的唯一目的。但他似乎将"人的教育"的全副重担子都放在国文教师的两肩上了。似乎要以国文一科的教学代负全部教育的贵任了,这是太过了!即如他所举的"本科教学各方面之目的",初级小学必修科第一条云:在人生教育上,须使明了人生现实之可贵,及社会的共存,与个人应有之责任。这岂是国文一科应做的事,公民科也不要做同样的事吗?我以为这是全部中等教育的宗旨,无论哪一科均须以此为基础,谋本科的发展,却不详细规定于某一科内,穆先生自己说得好本科教学目的在贯彻中等教育的宗旨,反对专以本科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学。对于以上教学论文(节选)的理解,正确的是()。
语文应以"人的教育"为宗旨,谋本科发展
解析:A选项,论文中作者对于穆先生"似乎将'人的教育'的全副重担子都放在国文教师的两肩上了"所持的态度是"这是太过了",可见语文教育不等于"人的教育",表述错误;B选项,论文中提到"在人生教育上,须使明了人生现生之可贵,及社会的共存,与个人应有之责任。这岂是国文一科应做的事,公民科不也要做同样的事吗?"说明"人的教育"并不是语文一科的任务,表述错误;C选项,作者认为"人生教育"是"全部中等教育的宗旨,无论哪一科均须以此为基础,谋本科的发展",同义转述,表述正确;D选项,文章结尾肯定了穆先生"反对专以本科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学"的观点,作者意为语文教学不应以本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主,表述错误。故选择C。考点延伸:题干论文中指出"他似乎将'人的教育'的全副重担子都放在国文教师的两肩上了。",即语文教育(国文教育)并完全不等于"人的教育",育人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语文学科本身就有双重属性即人文性和工具性,文以载道,两者任何的偏颇都是不正确的。
[单选题]以下是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教学设计(片段),阅读其活动步骤,按照要求答题。
一、倾听雨的足音
(一)听雨去
独自一个人,带着录音机,观察雨幕,倾听雨韵,感受雨情。要求做好记录,比如,听雨地点、季节、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以及自己观雨时的心情,等等。
(二)听雨归来
以小组为单位,把大家的听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经过编辑整理,制作成课件或者串联起来;课堂展示活动时,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听雨所得,略加描绘,并展示听雨成果。
二、感受雨的诗意
展示学生编辑的雨的诗集,并做简评。(可以将他们最成功的页面扫描成图片,再做成动画,插入音乐,播放,感受雨的情思)
三、说说雨的功过
1.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四、抒写雨的情怀
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绘雨的方法的基础上,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讲述雨的"过",从而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中"雨"的认识,明白自然界的"雨"所具备的审美价值
解析:分析题干教学设计可知,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体会雨的情怀,而"说说雨的功过"这一教学环节中设计"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活动,不利于学生进入体会雨的情怀的情境,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讲述雨的"过",虽然能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中"雨"的全面认识,但却无法展现本文所要表达的雨之"美",更无法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使"雨"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D项说法不恰当。
[单选题]中学生王某上课玩手机,被班主任李某当场没收。王某课后向李某承认错误并要求归还其手机,被李某以王某违反校规为由拒绝。李某的做法( )。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解析:学生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等。财产权是指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手机属于学生的私人物品,班主任没收学生的手机不予归还,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多选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探究·练习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单元介绍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预习提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查找资料,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借助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9.从"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的角度,写出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