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春秋》时,提及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并让学生举例同是编年体的其他史书,以下回答符合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左传》

  • 解析:《左传》是编年体,《论语》是语录体,《史记》是纪传体,《战国策》是国别体。故选择A项。

  • [单选题]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词语的轻声读音可能会导致词语词性和意义有所差别,下列不能作为案例使用的是()。
  • 正确答案 :C
  • 热乎

  • 解析:A项的“买卖”,读轻声时是名词,指生意,不读轻声时是动词,是买进卖出,贩卖的意思。B项的“东西”,读轻声时是物品的意思,不读轻声时表示方位。D项的“铺盖”,读轻声时是名词,不读轻声时为动词。

  • [单选题]学习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的语言特点时,教师列举了朱自清的其他几篇名著,其中不适合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背影》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朱自清散文知识的记忆。朱自清的散文偏爱叙事和抒情。叙事散文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而抒情散文,一类以《背影》《儿女》为代表,描写个人及家庭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还有一类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抒发个人情感的小品文。《匆匆》《春》《荷塘月色》属于写景抒情散文。

  • [单选题]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语句表达上经常存在歧义现象,为了让学生学会准确表达,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存在歧义的句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B
  • 国人在国外的一些举动,往往会被放大,极易引来全社会的严厉声讨,而最多的声讨理由就是“丢了中国的脸”。

  • 解析:A项有歧义,“吉林与辽宁的东部”既可理解为两省的东部,也可理解为辽宁一个省的东部。C项句子存在歧义,“200个”既可理解为修饰“中国人”,也可理解为修饰“字”。D项代词“她”指代不明导致歧义。“她”既可指母亲,也可指女儿。B项不存在歧义问题,故当选。

  • [单选题]某教师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写景的特点,同时又列举了几篇写景散文,下面选项中符合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 :A
  • 《故都的秋》

  • 解析:A项,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散文。B项,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游记文赋。C项,《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虽有写景的内容,但不能把它划分为写景散文。D项,《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一折,是写送别的一段戏剧。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教学设计题库 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实施题库 阅读鉴赏题库 汉语言基础知识题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教学评价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