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带菌者
题目:非流行期间流脑的主要传染源是()。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流脑流行情况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①错选"A",显示对流脑病人的传染期不熟悉;病人在潜伏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传染期多不超过发病后10天,且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带菌者;②错选"D",可能未考虑到隐性感染者也可将细菌清除而不带菌。要点非流行期间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后免疫力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特征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传播途径"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应复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②选答E,"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是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之一,应全面复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要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后免疫力",应综合而不要孤立地加以考虑。
[单选题]菌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粪-口传播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错选"E",说明对菌痢的传播途径不熟悉,也不了解虫媒传播的概念。要点菌痢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
[单选题]12岁女孩,近半月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尿色黄来院就诊。病前两周注射丙种球蛋白一支。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4cm、脾未触及,化验:ALT600U,胆红素85.5Lmol/L,抗HAV-IgM(+),抗HAV-IgG(+),HBsAg(+),HBeAg(+),抗HBc-IgM(+),应诊断为()。
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
解析:抗HAV-IgM(+)仅在急性感染时出现,而HBsAg(+),HBeAg(+),抗HBc-IgM(+)也提示同时感染了乙型肝炎。
[多选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是()。
发病突然
时间集中
集体发病
发病者进食同一食物
[单选题]基因组为DNA的肝炎病毒是()。
乙肝病毒
解析:这是5道理解、记忆、判断题。重点考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临床表现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第8题选答"C","丙肝病毒"IgG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在慢性感染病例,该抗体可长期存在;选答"D","丁肝病毒"IgG抗体在慢性感染病例亦可长期存在;②第9题选答"D",学生通常对丁肝病毒的病原学不重视,只了解它的复制必须依赖乙肝病毒,容易误以为它是DNA病毒;③第10题选答"E","戊型肝炎"发生在孕妇、老年人时,发展成重型肝炎的概率较高,但临床常见的重型肝炎并非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④第11题选答"B",原因主要是学生较多接触HBV前C区变异、S区变异免疫逃避株、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等。因此,误认为乙肝基因组异质性最大;⑤第25题选答"B",在儿童时期,"乙肝病毒"感染易转为慢性携带,成年感染则大部分痊愈,丙肝病毒感染无论在儿童或成年均易转为慢性。要点戊型肝炎无慢性感染病例,大部分情况下,m液中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较其他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更易消失。在上述5种肝炎病毒中,只有HBV为DNA病毒。临床上由乙肝引起的重型肝炎患者最多。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异质性最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易转为慢性。
[单选题]黑热病()。
全血细胞减少
解析:这是一组理解、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传染病血细胞检查特点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均有白细胞增加,有异型淋巴细胞。黑热病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伤寒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登革热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要点掌握不同传染病血细胞检查的特点。
[单选题]患儿,男,2岁,河南人。10天前随父母到广州,4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咳嗽,体温约39℃,2天前体温曾降至正常,昨晚再次发热,不喜抱,卫生所急诊肌注退热针左侧下肢不能站立,针刺有反应,膝反射减弱。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5.8x109/L,分类计数N58%.红细胞为5.2×1012/L,血小板为183×10()/L。
[单选题]患者,男,13岁,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尿少色黄、排黏液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精神疲倦3天,体检发现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粪便镜检发现每个高倍视野内有白细胞15~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