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A.刷洗操作者双手B.穿隔离衣C.戴口罩D.给新生儿被接触处涂消毒剂E.不要用手接触新生儿

题目:为防新生儿感染,与新生儿接触时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对预防感染各项措施的理解分析并找出重点,错答率较高,主要错选答案依次为B.穿隔离衣,C.戴口罩,D.给新生儿被接触处涂消毒剂。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皮肤黏膜屏障作用差,如皮肤薄嫩易损、通透性高、皮下毛细血管丰富、脐带脱落后残留开放伤口等,都使新生儿容易经皮肤黏膜获得外源性感染,这种感染多由护理人员的直接接触特别是未经洗刷干净的手部引起,故国际上通用的新生儿护理原则均强调手部清洁,即接触每个新生儿之前都必须仔细清洗双手,因为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洗浴、换尿布、喂奶给药等都是护理人员的手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做好这一防护措施是减少感染的关键。错答者最多选了B穿隔离衣,这是保持护理人员身体清洁的一项措施,但不如手部清洁重要,因护理时身体不一定要接触到新生儿,手却是必然的,而且新生儿出院后在家的日常护理也不可能让家人时时穿隔离衣作护理。戴口罩对于患呼吸道疾患的护理人员来说是必要的,可避免呼吸道感染原的传播,对大多数健康护理人员来说不必每次接触都戴口罩,除非在进行医疗操作如打针、换药时才用此项防护措施。给被接触处涂消毒剂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新生儿每天都要洗浴、换尿布、喂食,有些还要作肢体按摩、翻身拍背等治疗,护理人员会接触到全身的各个部位,根本不可能时时采用消毒剂涂抹这一可能引起中毒或皮肤黏膜损伤的措施。而D选项中"不要用手接触新生儿"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做到的。以上各点只要经过仔细思考均可加以排除而得出正确答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颅骨软化的年龄多见于()
  • 3~6个月

  • 解析:颅骨软化多发生于3~6个月婴儿,方颅发生于5~9个月,鸡胸、漏斗胸发生于7个月以上小儿。佝偻病所致骨骼变化总结如下表格:

  • [单选题]男婴,11个月。体重10kg,头围45cm,方颅,前囟1.5cm,平坦,今晨突然抽搐一次,持续1~2分钟缓解。当时测体温38.5℃,抽搐后即入睡。醒后活动如常。查血钙1.75mmol/L(7mg/dl),血磷45mmol/L(4.5mg/dl)。最可能的惊厥原因是()
  • 低钙惊厥

  • 解析:患儿有佝偻病体征,并且血钙明显降低,故应考虑为低钙惊厥,低钙惊厥常发生于婴儿期,而且和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故临床又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众所周知:婴儿期这一特殊的年龄段,由于维生素D摄入减少、内源性合成不足,以及生长速度过快所致的需要量增加等因素,低钙惊厥好发于冬末初春,是因为随着季节的转换,婴儿接受紫外线照射的机会增加,从而使内源性合成的维生素D的含量显著增加,导致了骨骼钙化加速而诱发了低钙惊厥,10个月在高热惊厥发生年龄段,但发作前均有发热,发作多在发热初期体温上升时。体温多大于39℃。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骨科题库 内分泌系统题库 心胸外科题库 病理切片室及尸检室题库 呼吸系统题库 内科专业题库 神经外科题库 儿科专业题库 皮肤及软组织题库 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室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