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正确答案 :A
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③说明了个体经济的意义,但不能成为它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④指出了个体经济的性质,也不能作为个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故本题答案选A。
[单选题]下表是2013年某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2013年某市()。
正确答案 :B
个人所得税收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
解析:从表格中无法推出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是否有盈余,A不选;表格反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增长,但它并不影响财政收入增长,C错误;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有利于促进个人所得税增长,D错误;个人所得税较上年有所增长,那么它占财政比重应有所上升,B正确。故选择B。
[单选题]近年来,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①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②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③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④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
正确答案 :D
③④
解析:审题时抓住“各地名优土特产”和“广受市民青睐”等,前者体现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后者体现有利于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③④正确;①②题干中没有涉及,不选。故选择D。
[单选题]某地市场有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柜台上名牌服装的售价虽然较高,但销售也旺盛;非名牌服装的价格虽然便宜且一再走低,但销售仍然平淡。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具有合理性的是()。①非名牌服装只能满足人们基本的着装需要,需求弹性小②该地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对名牌服装有消费偏好③非名牌服装存在低价恶性竞争,市场规模小④该地居民在服装消费方面普遍具有攀比心理
正确答案 :A
①②
[单选题]“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正确答案 :A
①②
解析:根据材料对“挤出效应”的解读,可知“挤出效应”就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故题目设问可转化为“下列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是”。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①②都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体现或具体要求,故当选;③④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故不合题意,排除。
[单选题]继2012年8月9日,17个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2013年又有18个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13年全国共有26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8%。这表明政府()。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正确答案 :C
①③
解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在政府职能当中是经济建设职能中的经济调节。
[单选题]丽丽和爸爸去餐馆吃饭,花费3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赠送一瓶价值5元的饮料,该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若丽丽和爸爸接受,则()。①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②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③使餐馆多获得10元收益④使餐馆少缴纳10元税款
正确答案 :B
①③
解析:在丽丽和爸爸的这次用餐中,该餐馆应纳税额是300×5%=15元,若不开发票,则意味着该餐馆偷税15元,减去5元的饮料成本,餐馆在偷税的基础上多获得10元收益。发票是消费者消费的凭证,消费时不开发票,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单选题]下列哪些物品属于商品?()①摆在超市货架待售的商品②大自然中的甘甜山泉③家里买回来用的电冰箱④超市里的“农夫山泉”⑤送给朋友的生日礼物⑥卖给垃圾回收站的垃圾
正确答案 :C
①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商品必须满足两点,用于交换和劳动产品,其中③买回来用的电冰箱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用于自己使用丽非交换,故不是商品。
[单选题]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 :D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解析:A的叙述不符合题意,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B项和C项题中没有体现。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