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 正确答案 :D
  • 小便利否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下面有关中药道地药材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广东的陈皮、砂仁、薄荷

  • 解析:主要道地药材: 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

  • [单选题]既能杀虫消积又能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槟榔

  • 解析:槟榔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2012   应用:   肠道寄生虫病。   食积气滞,泻痢后重。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   水肿,脚气肿痛。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

  •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敛疮,还能够治疗烫伤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地榆

  • 解析:地榆   性能: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血热出血证。   烫伤、湿疹、疮疡痈肿。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用法: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反佐”范畴的是
  • 正确答案 :E
  • 寒药热服

  • 解析: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单选题]由元参、麦冬、犀角、银花、黄连、生地、连翘、竹叶心、丹参组成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E
  • 清营汤

  • 解析: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药物】犀角(今用水牛角) 生地黄 麦冬 元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竹叶心 丹参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证候】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配伍意义】   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宣透泄,为“透热转气”的代表药物。

  • [单选题]由黄连、半夏、瓜蒌实组成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D
  • 小陷胸汤

  • 解析: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药物】黄连 半夏 瓜蒌实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证候】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热痰证 证候辨识   热痰证: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胸膈痞满,气急呕恶  ---清气化痰丸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  ---小陷胸汤

  • [单选题]消风散与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均有
  • 正确答案 :E
  • 防风、甘草


  • [单选题]何谓大量咯血
  • 正确答案 :E
  • 一次咯血量>300ml

  • 解析:小量咯血:每日量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500ml 大量咯血:每日咯血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300~500ml

  • [单选题]可出现抬举性心尖搏动的是
  • 正确答案 :D
  • 高血压性心脏病

  • 解析: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导致显著左心室肥大,所以会有抬举性心尖搏动。粘连性心包炎时可出现负性心尖搏动。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关元穴的主治病症
  • 正确答案 :E
  • 癫狂病

  • 解析:癫狂

  • [单选题]针灸治疗扭伤选取的腧穴属于
  • 正确答案 :B
  • 局部或邻近取穴

  • 解析:扭伤 【病因病机】 多由剧烈运动或负重持重时姿势不当,或不慎跌仆、牵拉和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成。 【辨证】 主症 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继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瘀消肿,舒筋通络。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点(奇穴) 委中 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肩贞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池 阳谷 髋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承扶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取相应扭伤部位、神门,毫针刺,中强度刺激,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与五脏联系最多的经脉是( )
  • 正确答案 :C
  • 足少阴肾经


  • [单选题]《黄帝内经》记载的经穴数是( )
  • 正确答案 :A
  • 160个


  • [单选题]患者,女,23岁。痛经9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即缓解,脉沉涩。治疗应首选( )
  • 正确答案 :B
  • 中极、次髎、地机


  • [单选题]根据胆经腧穴排列顺序,自头临泣至脑空排序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C
  • 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内科学(中级)[代码:315]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中医针灸学(中级)[代码:350] 血液病学(中级)[代码:310] 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 核医学(中级)[代码:345] 康复医学(中级)[代码:348]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公共卫生(中级)[代码:362] 健康教育(中级)[代码:365]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