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教育教学权
题目:( )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解析: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任何个人或部门都无权干涉。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穿红色校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该校的做法()。
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关爱学生"规定,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题目中的中学根据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类,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没有体现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故选择D。
[多选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 )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
[单选题]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
练习
解析:操作技能形成的途径是练习。
[单选题]( )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
心理辅导
解析:心理辅导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单选题]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品德评价法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故选择B。
[多选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19~21题。
沈括《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干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探究·练习
一、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读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
二、"为"基本意思是"做",动词,但在句子里根据上下文翻译成不同的动词。它也可作介词,还可作其他的词。找出课文中有"为"的句子,整理在笔记本上,比较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用讫再火令药熔
3.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4.旋刻之
四、下面八句话中画线的词有四组同义词,指出来,解释其意思。
1.薄如钱唇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持就火炀之
4.则字平如砥
5.箬篷覆之
6.东坡右手执卷端
7.其船背稍夷
8.细若蚊足
五、熟读本文单元介绍本单元以"事理说明"文言文为主。《活版》与魏学洢的《核舟记》共同组成本单元第三课《短文两篇》,另外还有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伽利略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叫三声夸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
19.从"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或"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角度,写出你对《活板》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得照抄材料)。(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教学方式。(25分)
[单选题]阅读郑振铎《猫》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我"为什么要去打第三只猫?
生:因为小猫做错了事。
师:再思考一下,有人有不同意见吗?
生:因为"我"冤枉、误解了它,以为它做错了事。
师:是的。这样我们就知道,第三只猫是因为"我"的冤枉和误解而死的,所以相较前两只猫,第三只猫的死亡更让"我"难受。这样的结局很让人心碎。可大家仔细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冤案的出现呢?从文中找一找依据。
生:我觉得是偏见。第17段,因为猫总是"凝望"小鸟,所以,小鸟死了,本来就不怎么受欢迎的这只猫嫌疑最大。
师:非常好,我们看到,如果是前两只猫的话,作者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这样。"一定是它"说明"我"对第三只猫存在偏见,也正是由于"我"的偏见,才造成了这次冤案。如果想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生:不要妄下定论,要经过思考;不要有偏见,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善待动物。
师:是的,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对人性的反思。文中所写的不只是一只猫,在生活中类似猫的人也很多。你在生活中曾经误解过别人或被别人误解过吗?谈谈感受。
(生谈经验感受)
师总结:学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作者养猫的经历,了解了作者写文章的目的,也有了很多的收获一生活中我们要同情弱者,拒绝偏见。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教师应严厉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避免学生再犯类似错误
解析:A、C、D三项分析均正确。该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依据,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逐步理解文章。该教师在最后将"猫"与生活中的误解、被误解相联系,升华了主题。B项,教师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时,让该学生"再思考一下",并没有严厉批评他,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其做法是正确的。"严厉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单选题]在"读名著·写对联--我读雨果的《悲惨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副对联概括主人公的结局。下列适合的是( )。
救孤女济贫民奋勇抗争,受感动走正路含笑离世
解析:《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一条面包救济外甥而坐牢十九年,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于他不信任法律,屡屡越狱以致罪刑加重。假释后他受神父启发,隐姓埋名,开办工厂,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后来冉·阿让被沙威认出,不得已又开始逃亡的生活。在逃亡中,冉·阿让收养的义女爱上了一个革命青年,而他也因救助这个青年被卷入战争。之后发生的事情使冉·阿让感动了沙威,最终,沙威羞愧自杀,而冉·阿让在女儿有了好的归宿之后也死在了女儿的怀中。A项,"几十载自由人生"不符合小说内容,冉·阿让出狱后的生活也是漂泊动荡的。C项,"黑暗灵魂"说法错误,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在后期有着高尚的灵魂和一颗勇于救赎的心。D项,对联评价的是《悲惨世界》整本小说,并非主人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