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 :E
阳盛格阴
解析:阳盛格阴,是指阳盛已极,阻拒阴气于外,出现内真热外假寒的一种病理变化。阳盛格阴是由于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不能透达于外所致。其病机的本质属热,而临床症状有某些假寒之象,故又称真热假寒。如热性病发展到极期(阳明经证——白虎汤证、阳明腑证——承气汤证,及暑厥病等),即有阳热极盛之心胸烦热、胸腹扪之灼热、口于舌燥、舌红等症状,又有阳极似阴的四肢厥冷或微畏寒等:热势愈深,四肢厥冷愈甚,所以有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之说。四肢厥冷是假象,系阳盛于内,格阴于外所致。
[单选题]阴阳互损病机的理论基础是()
正确答案 :C
阴阳互根互用
解析:阴阳互损是建立在阴阳互根互用的理论基础之上的。1、阴损及阳(1)病机特点:先阴虚——阳虚——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2)临床表现:以阴虚症状为主,阳虚症状为次(3)举例:血虚及气——以血虚为主的气血两虚2、阳损及阴(1)病机特点:先阳虚——阴虚——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2)临床表现:以阳虚症状为主,阴虚症状为次(3)举例:气虚及血——以气虚为主的气血两虚
[单选题]阴损及阳是指()
正确答案 :C
阴虚阳无以生,阳气随之亏虚
解析:阴虚至一定程度,由于“无阴则阳无以生”,故又可损伤体内的阳气而导致阳虚,称作“阴损及阳”。如失血病人,由血(阴)的大量损失,气随血脱,往往会出现形寒肢冷的阳虚之候,这可称之为阴损及阳的气血两虚证。
[单选题]“实”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 :B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解析: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而以阳、热、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实证以邪气充盛、停积为主,但正气尚未亏虚,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烈,而表现为有余、强烈、停聚的特点。有形之邪闭阻或邪气盛则见实证。精气亏虚则见虚证。表现为虚弱、衰退和不足证候。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实证的临床表现是()
正确答案 :E
以上均非
解析:1.实证是指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亢盛为主,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邪气虽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邪正斗争剧烈。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临床常见表现有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2.虚证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足为主,是以正气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机体的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机能较弱,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正气对抗致病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映。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临床常见表现有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或二便失禁,脉虚无力等。所以,答案为:E。
[单选题]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
正确答案 :B
阳不摄阴
解析: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导致全身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外邪过盛,正不敌邪,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或由于素体阳虚,正气不足,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发;或过用汗法,阳随津枯,阳气外脱等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多由于阳气严重耗散而衰竭,虚阳外越所致。主症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亡阴,系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煎灼阴液,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竭所致。主症多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手足温,喘渴烦躁,甚则昏迷谵妄,脉数无力,舌光绛无苔等。由于阴与阳相互依存,阳亡,则阴无以化生而耗竭,阳气不能固摄阴气而致外泄,故阴亡,则阳必无所依附而浮越于外,阴亡之后可迅速导致亡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亦告终结。
[单选题]下列各项,非属气机失调的是()
正确答案 :A
气虚
[单选题]气的升发太过或下之不及,称之为()
正确答案 :C
气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