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打印机
题目: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采集为数字图像存储到计算机中的设备是( )。
解析: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午餐时餐盘掉到地上了,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它难过得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
泛灵论
解析:泛灵论是处于前运算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即幼儿认为自己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的。亮亮认为盘子受伤会难过得哭泣正是体现了泛灵论的特点。
[单选题]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指的“儿童”是( )。
18岁以下的任何人
解析:《儿童权利公约》共有54项条款.根据<公约》,凡18周岁以下者均为儿童,除非各国或地区法律有不同的定义.故选择A.
[单选题]Excel2003中,若选定多个不连续的行所用的键是( )
Ctrl
解析:Excel中,间选:Ctrl+左键。故选择B。框选:按住左键拖过需要选择的单元格即可:连选:Shift+左键
[多选题]材料:
下面是李老师的教育日志:下午的点心是每人一块蛋糕、一杯牛奶,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静静品尝着自己的那一份。发完后,我发现袋子里还有一块蛋糕,就随手给了旁边的莉莉,可没想到我这个无心之举却引起了一场“风波”。莉莉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举起那块蛋糕,在小朋友面前炫耀起来:“这是李老师多给我吃的!”其他孩子有的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有的向我桌上投来搜寻的眼神。孩子们接着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一本正经地说:“她小,所以李老师才给她吃的呢!”有的愤愤不平地说:“李老师一定是喜欢莉莉。”……
这时,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的举动欠考虑,冷落了其他小朋友。我马上进行补救。“今天多的一块蛋糕老师分给了莉莉,以后多下来的点心,老师会发给别的小朋友,大家轮流吃.你们说好吗?”孩子们脸上的复杂表情马上都消失了,大声喊道:“好!”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单选题]我们日常食用的马铃薯,所属的植物器官是( )。
块茎
解析:马铃薯属于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
[多选题]材料: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不仅体现于显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根植于隐性的思维模式中。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得如此绵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这一个民族独特的方法论和辩证法原则,得益于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路径。辩证矛盾思维即是其中之一。辩证矛盾思维特别注重时间性。既然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必须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辩证思维特别看重“时机”,追求“时中”。“时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蒙”卦的《彖传》“蒙,亨。以亨行,时中也,”意思是说,蒙卦表示希望亨通,所以,以通来行事,是符合“蒙”这个时机的。可见,所谓“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合乎时宜”,二是要“随时变通”。中而非时,不谓之中。同样,时而不中,更不谓之中了。《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韩国的国君韩昭侯准备修建一个高,但他的谋士屈宜臼却奉劝他不要这么做。屈宜臼说:“如果你非要修建这个高,恐怕你还等不到这个高门修建完,就要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时机不对。国君在自己家修建一一个高点的门楼,搞得气派一些,有错吗?没有错。当年我们国强民富的时候,你如果修建一个高门,肯定没有问题。可是今天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秦国去年刚刚攻占了我们的宜阳城,我国元气大伤,你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修建高门,势必会使百姓离心,将士散德,韩国的败落就不可避免了。”结果,韩昭侯没有听屈宜臼的劝告,而屈宜臼的预言也应验了,高还没有修好;韩昭侯就去世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正如屈宜臼说的那句话:“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意思是说,我所说的时间,不是客观的时间,而是参与到事情当中来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情,效果会很好;在不合适的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往往会很糟。这正是“举事而不时,力虽尽而功不成”的道理。正因为此,中国文化对时间非常敏感,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相时而动,顺势而行。《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代学者朱煮在注释“时中”时也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即是指,“中庸”,是因“时”而“中”的,并非骑墙、折中,更不是简单、僵化的“中间地带”。“时中”又是何其之难!因为它在实践中很难把握,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抓住它,然后照本宣科地去实践。但是,认识到这种困难并不是坏事,因为你一旦明白了“时中”的艰难,就会有一种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又会让你在行为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摘编自祝和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问题:(1)辩证矛盾思维为何特别注重时间性?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2)追求“时中”,对个体而言有何价值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单选题]如果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都消失了,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所有物体的质量都会消失
解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m=pV(m为质量,p为密度,V为体积)。由此可见,质量只和物质的密度和体积相关,而与是否存在引力无关。所以重力消失,物体的质量本身不会消失。故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