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480
题目:某市电价为一个自然月内用电量在100度以内的每度电0.5元,在101度到200度之间的每度电1元,在201度以上的每度电2元。张先生家第三季度缴纳电费370元,该季度用电最多的月份用电量不超过用到最少的月份的2倍,问他第三季度最少用了多少电?
解析:要使第三季度用电量最少,在电费370一定的情况下,则应让月超过200度的电尽可能的多,其他两个月用电量尽可能的少且相同。设其他两个月用电量少的月份用电量为x,则用电量多的月份用电量可为2x。A项:当第三季度最少用了300度电时,则每月用电量分别为:75、75、150,此时电费共计:(75+75)×0.5+100×0.5+50×1=175,与条件不符,排除;B项:当第三季度最少用了420度电时,则每月用电量分别为:105、105、210,此时电费共计:55×2+50+100+20=280,与条件不符,排除;C项:当第三季度最少用了480度电时,则每月用电量分别为:120、120、240,此时电费共计:70+70+50+100+80=370,满足题干要求;D项:当第三季度最少用了512度电时,则每月用电量分别为:128、128、256,此时电费共计明显超过370元,与条件不符,排除;故只有C项符合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统筹规划问题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对于个体和一个国家来说,人的生存是首先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虽然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但比起解决“吃饭”问题,始终要屈居第二的。这也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多重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的原因,并非看不到教训,而是谋求发展的艰巨任务使得各国不得不走捷径,优先选择煤炭这种低廉可靠、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还能促进就业的发展型能源。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发展中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先污染后治理
解析:解析根据文段中“人的生存是首先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比起解决‘吃饭’问题,始终要屈居第二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多重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的原因,并非看不到教训,而是谋求发展的艰巨任务使得各国不得不走捷径”可知,文段主要在讲“生存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头等大事。选项AC脱离了“发展中国家”这个文段主体,所以排除。选项D中不是“忽略”环保,而是被迫、不得不“先发展、污染后治理”,所以表述与文意不吻合,排除。由此可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考点:表面主旨题
[单选题]流言常常令人不悦,却很可能有助于丑事的暴露,阻止恶行的继续。对很多公众人物来说,单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可以阻止不良行为。总有人______八卦和流言毁了自己心目中的明星,但事实上,少有哪个做得正、行得端的明星最终被流言蜚语摧毁;被破坏的仅仅是对偶象的______想象,被______的是明星的为所欲为和不良行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抱怨 完美 约束
解析:解析先看第一空,“担心”只能与表将来时态的助词搭配,而“了”表过去时态,排除A项。“令人不悦”,所以“抱怨"。再看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褒义词,“片面”为贬义词,排除C项;“浪漫”指“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适用于对偶像的想象,排除B项。第三个空,约束对应前文的阻止,故本题答案为D。考点:实词填空
[单选题]使用钳形电流表时,被测的导线()。
B、绝缘、裸体导线均可
[单选题]“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下列关于杭州的说法错误的是()。
杭州西湖有“白堤”和“苏堤”二堤,前者因齐白石而得名,后者因苏道味而得名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C项杭州西湖有“白堤”和“苏堤”二堤,前者因白居易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杭州做官,其名作《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的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后者因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而得名(苏轼曾在杭州做官并疏浚西湖)。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人世间有一个()的真理,如果一个人不尊重自己,他最终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填入括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颠扑不破
解析: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牢不可破: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享誉中外:指好的名声国内国外都知道。一成不易: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根据语境,语气强硬,态度坚定,可知这个真理不可推翻,故选择B项。
[单选题]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航空器失事或事故,我司定义为()类事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