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皮肤接触腐蚀性毒物者,立即冲洗,5分钟后用适当中和液冲洗

题目:处理由皮肤和黏膜吸收的中毒方法不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经皮肤和黏膜吸收中毒的处理”。由皮肤和黏膜吸收的中毒的处理方法有:①除去污染的衣物,清除皮肤、黏膜上的毒物,用大量温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与黏膜,特别注意毛发和直接接触的部位;对不溶于水的毒物可用适当溶剂清洗,如用10%酒精或植物油冲洗酚类中毒,也可用适当的解毒剂加入水中冲洗;皮肤接触腐蚀性毒物者,冲洗时间要求达15~30分钟,并用适当的中和液或解毒液冲洗。②对由伤口进入或其他原因进入局部的药物中毒,要用止血带结扎,尽量减少毒物吸收,必要时行局部引流排毒。③眼内污染毒物时,必须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5分钟,并滴入相应的中和剂;对固体的腐蚀性毒物颗粒,要用眼科器械取出异物。根据第①点可知,选项B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面对药学服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处方审核是处方调配中的重要环节,药师应确定处方内容正确无误方可进行药品调配。处方审核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以下叙述中,处方审核结果可判为用药不适宜处方的是()
  • 重复用药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关于循证医学基本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是相同的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息”。循证医学(EBM)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患者。循证医学评价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现有的相关信息证据进行收集归类分析,并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结果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证据进行挖掘深加工从而解决一个实际的医(药)学问题,与传统的经验医学相比,EBM更重视全面、系统、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以及证据对临床治疗的支持。所以,选项A中“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是相同的”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临床证据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和系统性评价或荟萃分析。所以,选项B、C、D的叙述均是正确的。循证医学推荐强度分为A~D四级:A.结果一致的Ⅰ级临床研究结论;B.结果一致的Ⅱ、Ⅲ级临床研究结论或Ⅰ级临床研究的推论;C.Ⅳ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Ⅱ、Ⅲ级临床研究的推论;D.Ⅴ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任何级别多个研究有矛盾或不确定的结论。所以,选项E的叙述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单选题]结果一致的Ⅱ、Ⅲ级临床研究结论或Ⅰ级临床研究的推论属于()分级。
  • B级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2001年英国Cochrane中心联合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根据研究类型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分级并沿用至今。(1)推荐强度分A~D四级:A.结果一致的Ⅰ级临床研究结论;B.结果一致的Ⅱ、Ⅲ级临床研究结论或Ⅰ级临床研究的推论;C.Ⅳ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Ⅱ、Ⅲ级临床研究的推论;D.Ⅴ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任何级别多个研究有矛盾或不确定的结论。(2)证据级别分别是:1a.同质RCT的系统评价;1b.单个RCT(可信区间窄);1c.全或无病案系列;2a.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2b.单个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RCT,如随访率<80%);2c.结果研究,生态学研究;3a.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3b.单个病例对照;4.病例系列研究(包括低质量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5.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

  • [单选题]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
  • (3.5~5.0)×1012/L

  • 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区间”。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在正常情况下几乎占血容量的1/2,故使血液呈红色黏稠的混悬液。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的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正常参考区间为:新生儿(6.0~7.0)×1012/L;婴儿(5.2~7.0)×1012/L;儿童(4.2~5.2)×1012/L;成人男性(4.0~5.5)×1012/L;成人女性(3.5~5.0)×1012/L。

  • [单选题]对氟乙酰胺中毒进行解毒的药物是()。
  • 乙酰胺

  • 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临床常见中毒物质与解救”。①毒扁豆碱属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能对抗三环类抗抑郁药引起的抗胆碱能反应,能透过血脑屏障,故对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周围和中枢反应都有作用。②氟乙酰胺中毒的特殊解毒剂为乙酰胺(解氟灵),可以肌内注射,一次2.5~5g,一次2~4次,或一日0.1~0.3g/kg,分2~4次注射。一般连续注射5~7日,危重病例一次可给予5~10g。乙酰胺剂量过大时可出现血尿,宜减量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③阿托品中毒时患者表现为谵妄、躁动、幻觉、全身潮红、高热、心率加快甚至昏迷,应立即停用阿托品,并可用毛果芸香碱解毒,但不宜使用毒扁豆碱。④卡马西平无特殊的解救药,应用利尿剂促进排泄。透析治疗只适用于那些肾衰的严重中毒患者。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 药事管理与法规题库 药学专业知识一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