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E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 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题目:下列关于城市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 A.市场推动型


  • [单选题]通常我们把()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 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 [多选题]城市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
  • 自然条件

    技术条件

    政治因素

  •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即城市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掌握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2)科技革命与创新;(3)全球化与新经济;(4)城市文化特质。

  • [多选题]城市的()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 社会

    经济

    环境

    技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综合性特点。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以及各项具体工作中都会得到体现。

  • [多选题]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有形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 人口的集中

    空间形态的改变

    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含义。(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①人口的集中;②空间形态的改变;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包括: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②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③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掌握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 [多选题]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经济联系的有()。
  • 资本流动

    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

    收入流

    消费和购物形式


  • [多选题]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
  • 农业剩余贡献

    工业化推进

    比较利益驱动

    市场机制导向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题库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题库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