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如果老张会死,至少有些别的人也会死

题目:环卫工老张说:人固有一死,不可能我死了,大家都不死。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都死了,但是他们至今还被人提及。由老张的话可以推出(  )。

解析:对“我死了,别人都不死”做否定,推出要么我不死,要么我死了,有的人也会死,这都能使得“如果老张会死,至少有些别的人也会死”成立,因此本题选D。A、B、C三项都不能推出。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小丑:舞台:谢幕
  • 交警:马路:开车

  • 解析:小丑主要工作地点是舞台,谢幕是非主要工作。选项A,游客主要的活动地点是景区;选项B,交警主要工作地点是马路,开车是其非主要工作;选项C,厨师主要工作地点是厨房,主要工作是烹饪;选项D,空姐主要工作地点是飞机,但不能胜任修理飞机的工作。故本题选B。

  • [单选题]1960年,天文学家在格林班克天文台放置了一架26M射电望远镜,用于观测太阳附近的两颗与太阳条件相似的恒星,希望能够在此观测到象征智慧生命存在的电波信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外星生命的探测行动。1974年,科学家们还曾于阿雷西沃天文台向外太空发射电波信号.并以寻找外星人为主要目的发射了开拓者探查器和旅行者探查器。人类从未停止寻找外星生命的脚步。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我们仍未找到足以证明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但探究浩瀚宇宙之中的外星生命和研究宇宙的诞生及进化已经成为整个天文学界最重要的两大课题。对以上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象征智慧生命存在的电波信号是证明外星生命存在的关键

  • 解析:【答案】A。解析:A项,由文段中的两次实验重点均为探寻象征智慧生命存在的电波信号可知,A项正确。B项,过于绝对.发射开拓者探查器和旅行者探查器“以寻找外星人为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C项“人们一直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没有依据。D项与末句的“整个天文学界最重要的两大课题”不符。故本题答案为A。

  • [单选题]填人文章画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根据下面内容,回答下面的题目: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从逻辑上说,甚至是先有西学,然后才有国学之说。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于自己构想的“天下”中,不知有“西学”,也就不会说“国学”。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待到l9世纪末,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与日本。作为保守主义者,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作为一种反拨,他撰写《劝学篇》,告诫士人和政府,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后来将其改写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广为流传。不过,推测起来,“旧学”、“中学”与“国学”,还是大为不同的。______。“国学”一词凸显了“国族”(nation)意识。应当说,“国学”概念的出现,晚于中学、旧学,它是在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这种意识的自觉当在现代学术体制建立之后。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它们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搬自西方。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梁启超阐述学术独立之义,特别揭示一点:“凡一独立国家,其学问皆有独立之可能与必要。”陈寅恪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套用林肯的名言,此国学是发生于中国、由中国人所为、为中国富强繁荣之学。他们把国学视为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现代中国的学人置身开放的知识世界中,吸收外来之学,不忘中国原有知识传统,面对中国问题,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根据上述文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地域性、时间性,西学是西方的、先进的,中学是中土固有的,不那么时髦

  • 解析:“旧学”强调的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的文化,与此相对的是现代文明;“中学”强调的是中国本土的、固有的文化,与此相对的是西方文明。因此二者强调的是时间性和地域性。l9世纪,西方已经出现了先进的工业文明,而中国依然延续着几千年来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国士人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还是老一套,因而看上去不那么“时髦”。A项表述最为恰当,本题选A。

  • [单选题]春节,我们有贴春联的民俗。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家庭几代人贴过的春联有:(1)联产承包显威力,国富民强示繁荣(2)新中国百废待兴,共和国前程似锦(3)已把复兴编入梦,正将崛起织成春(4)骏马奔腾迎奥运,五洲健儿谱新篇按照这些春联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2)(1)(4)(3)

  • 解析:要把春联按时间排序,(1)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是1980年左右;(2)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时间是1949年;(3)指的是中国梦,时间是2013年;(4)指的是北京奥运会,时间是2008年,所以顺序是(2)(1)(4)(3),选D。

  • [单选题]“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人”。这首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歌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面的题目。2008年上半年贵州农民人均生活现金消费支出为700.92元,考虑价格因素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086.2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46%。支出增加的同时其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08年上半年贵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

  • 2008年上半年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对比中.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之差为27.0个百分点

  • 解析:A项,2008年上半年贵州农民收入为475.80+649.50+23.50+118.92=1267.72元,由第101题知道,城镇居民收入为6140.98元,则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6140.98:1267.72≈6140:1270≈4.8:1,A错误;B项,2008年上半年贵州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比重为3958.55+6140.98=64.5%,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比重为475.8÷1267.72=37.5%,则所求为64.5%-37.5%=27.0%,B正确:C项,2008年上半年贵州人均生活现金消费支出考虑价格因素增长5.5%,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名义增长8.46%,两者同比增长率的统计方式不同,故无法比较,C无法确定;D项,2008年上半年贵州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最大的部分为食品类38.74%.比重按大小排列位于偶数位置上的比重之和为21.06%+7.55%+6.79%+2.62%=(21.06%+6.79%)+(7.55%+2.62%)<28%+10.3%<38.74%。D错误。综上,答案为B。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村官 国家公务员 教师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 政法干警 选调生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