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案例摘要:2004年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哪个物品可选择热压灭菌()
右旋糖酐注射液
解析:热压灭菌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品,如葡萄糖输液、右旋糖酐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因对热不稳定宜选用流通蒸汽灭菌,注射用油灭菌采用干热灭菌法,聚乙烯输液器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无菌室空气采用紫外线灭菌。
[单选题]关于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正确的是()
服用苯巴比妥类药物同时大量饮酒可发生药物中毒,甚至猝死
解析:酒可使维生素B、维生素B、烟酸、地高辛等药物的吸收明显减少。酒的酶促作用:少量饮酒能诱导肝药酶活性,使苯巴比妥、华法林、磺酰类药物如甲苯磺丁脲等药物的代谢速度加快,半衰期缩短,药效降低。酒的酶抑作用:大量饮酒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使苯巴比妥、氯丙嗪、安定和华法林等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体内消除缓慢,血药浓度升高,而产生蓄积中毒。饮酒以后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等可使其作用增强,造成兴奋过度,还会引起血压过高而导致脑出血,甚至死亡。因酒精能使人体肝脏内苯妥英钠代谢的肝微粒酶系统兴奋,使苯妥英钠代谢加速,从而降低抗癫痫和抗惊厥的作用。酒精的代谢大多在肝细胞经由乙醇脱氢酶转变为乙醛,乙醛再经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有很多药物都会抑制酒精的代谢,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孟多、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头孢拉宗、头孢匹胺、头孢米诺、头孢哌酮、拉氧头孢等,这类药物对乙醛脱氢酶为可逆性抑制,停药后即可恢复对酒精的代谢能力。苯巴比妥属于镇静催眠药,是普遍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与酒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麻醉剂合用,可引起神经系统抑制效应增强,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单选题]妊娠期药物安全索引中抗真菌药物属妊娠毒性分级为B级的是()
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
解析: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FDA等级为B;灰黄霉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FDA等级为C;异烟肼、利福平FDA等级为C。
[单选题]依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向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定是()
分类管理、分类销售
解析:《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第六条: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必须按照分类管理、分类销售的原则和规定向相应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按有关药品监督管理规定保存销售记录备查。
[多选题]以下有关皮肤局部化学药物中毒的解救方法正确的是()
氧化钙灼伤的急救处理:先用植物油清除皮肤上沾污的石灰微粒,再以2%醋酸溶液洗涤
硫酸、硝酸等皮肤灼伤的处理:立即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然后以氧化镁、甘油糊剂外涂
处理皮肤上的苯酚:先以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继以30%~50%乙醇擦洗,再以饱和硫酸钠液湿敷
解析:处理皮肤上的苯酚先以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继以30%~50%乙醇擦洗,再以饱和硫酸钠液湿敷,24小时内禁用油膏。氧化钙灼伤的急救处理先用植物油清除皮肤上沾污的石灰微粒,再以2%醋酸溶液洗涤。硫酸、硝酸等皮肤灼伤的处理方法是立即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然后以氧化镁:甘油(1:2)糊剂外涂。氟化钠中毒可采用:皮肤局部损害清洗后用5%氯化钙溶液湿敷,破溃者可敷10%硼酸软膏。氢氟酸皮肤局部中毒:大量水冲洗,接着用5%小苏打水洗涤或湿敷;或用50%硫酸镁溶液浸泡半小时;也可在水冲洗后再以石灰水冲洗,局部注射5%葡萄糖酸钙液1~2ml,再涂上氧化镁糊膏或激素软膏。溴皮肤局部中毒:用水冲洗后,再以10%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溶液洗涤,然后涂上5%碳酸氢钠糊剂,或用25%氨水1份、松节油1份及95%乙醇10份的混合剂处理创面。
[多选题]患者患有高血压病、心衰,长期用降压药合并利尿剂,速尿每日2次,口服。
[多选题]患者患有高血压病、心衰,长期用降压药合并利尿剂,速尿每日2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