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偷袭珍珠港
题目: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历史事件是( )。
解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正式参战,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此时世界大国,世界各个大洲均已爆发战争,因此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故选择C。A选项,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西线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B选项,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D选项,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爆发大规模会战,最终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标志着苏军转守为攻。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
能动性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确实具有向师性、可塑性的特点,但是学生能否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其主观能动性,而题目中"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的说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故选择C项。
[单选题]( )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应责令限期改正。
地方人民政府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故选柽D。
[单选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俄国
解析:沙皇俄国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择C。
[单选题]目的在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加强新旧知识联系的教学环节是( )。
检查复习
解析:通过检查复习既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又可督促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单选题]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攸关的需要称为( )。
缺失需要
解析:缺失需要,也叫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
[单选题]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疏导原则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故选择B。A选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原则是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提出来的。C选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D选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单选题]班集体生活的成员意愿的反应是( )。
班集体舆论
解析: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故选择B。A项,班级秩序是班级所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对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要的意义。C项,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共同倾向。D项,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