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格萨尔王传》一一印度
题目:下列选项中,作品与国别对应不正确的是( )。
解析:《格萨尔王传》是中国藏族的英雄史诗。印度的著名史诗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故选择C。A选项,《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希腊著名作家荷马的史诗。B选项,《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D选项,《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成名作,他凭借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其它作品有:《霍乱时期的爱情》。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以下选项中,属于1912-1913学制系统的是( )。
壬子学制
癸丑学制
解析:壬戌学制是在1922年;癸卯学制是在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间民国政府制定公布的学校系统。这两年旧历分别称壬子年、癸丑年,故称。
[单选题]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中等
解析: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解决。
[单选题]阿龙学习成绩优秀,但一直有一个坏习惯,经常随地吐痰,同学提醒后仍投有改正,阿龙也想改,但是经常忍不住.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应从( )人手对其进行教育。
道德意志
解析:班主任应从道德意志人手对其进行教育。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
通识教育
解析: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品德修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我国学校德育不包括通识教育。
[单选题]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①②
解析:材料中王某的创业"点子"使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这体现了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后来态度发生了转变,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正确;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普遍性,④不选。
[单选题]近年来,某省先后建造了约1705家重点农村文化礼堂,为农民打造精神家园,让其在"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②任何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文化促进社会和谐④政府重视农民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
②④
解析:题干中没有体现文化和经济的联系,故不选①。精神产品需要物质载体,题干中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是通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承载的,故②当选。文化有优劣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故不选③。题中明确指出某省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因而体现出政府对农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视和满足,故④当选。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