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窗花

题目: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这句诗描绘的是中国哪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

解析:这句古诗体现的是山西的窗花艺术。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唐宋时期流行开来,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也是对窗花剪纸艺术的描述。故选择C。A选项,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选项,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D选项,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清代,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
  • 《太公兵法》--不朽的战争艺术

  • 解析:不朽的战争艺术是《孙子兵法》。故选C。《太公兵法》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所做,是中国古代兵法。A选项,《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B.选项,《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取名自"以史为鉴"。D.选项,《骆驼祥子》作者老舍。老舍的其它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 [单选题]通过对狗鼻子构造的分析,发明出比狗鼻子更灵敏的电子嗅觉器。这是( )对问题解央的影响。
  • 原型启发

  • 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 [多选题]记忆的品质主要有( )。
  •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

  • 解析:记忆的品质包括四个: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 [单选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
  • 准备律

  • 解析:学习的准备律是指有机体准备做出反应时,让其做出反应会使其产生满意的效果,不让其做出反应会产生不满意的结果,当有机体不准备做出反应时,强化其做出反应也会产生不满意的效果。教师的突袭考试,是学生设有准备做出反应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 [单选题]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
  • 马斯洛

  • 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而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故选择B。A选项,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数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C选项,阿特金森和麦克里兰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趋向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D选项,维纳的成败归因,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包括六个因素三个维度。他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学习动机的归因方式是

  • [单选题]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
  • 努力程度

  • 解析:成败归因理论,是韦纳及其同事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成败归因理论的稳定因素包括能力、任务难度。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因素是不稳定的。故选择A。

  • [多选题]评价一个班集体好坏的主要标准是看班里的学习风气如何。( )
  • 解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评价一个班集体好坏的重要标志。舆论与班风并不等同于学习风气。

  • [多选题]材料:   李强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他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起床后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都用来上网。李强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的紧张、激烈的游戏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结果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班主任张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李强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对于网络这种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张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动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在劳动值日中与同学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上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在学习上给予他辅导。   李强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李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