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尿激酶等溶栓治疗
题目:患者入院后1小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目前下列哪项处理最应该考虑().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贫血患者HGB58g/L,WBC2.8×109/L,PLT80×109/L,网织红细胞2%,红细胞平均体积112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34%。首选抗贫血制剂为().
叶酸和维生素B12
解析:巨幼细胞贫血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单选题]男,80岁,因进不洁食物后呕吐胃内容物、腹泻2天,昏迷1天,无畏寒、发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余。查体:T38.7℃,P116次/分,R28次/分,BP70/55mmHg,无压眶反应,皮肤干燥、弹性极差,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尿糖(++++),酮体(±)。
[单选题]直立性蛋白尿()。
活动后出现尿蛋白,平卧后消失
解析:1.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proteinuria)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异常增多的蛋白有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Bence-Jonesprotein,BJP)等,尿蛋白定性多为(+~++)。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2.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是以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量少于1.0g/d,以白蛋白为主)和(或)单纯性血尿(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并偶见肉眼血尿,血尿性质为肾小球源性)为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病人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3.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pro-teinuria)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尿β2-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定量1~2g/24h,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4.直立性蛋白尿又称体位性蛋白尿,是在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出现的蛋白尿。其特点为清晨在卧位时尿蛋白排泄量正常,而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直立、行走或活动时,尿蛋白增多;但平卧休息后可转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