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营养不良伴腹泻患儿常用1/3张溶液,速度宜稍快

题目:下列哪一种是不正确的小儿液体疗法()

解析:这是一道应用题,考核学生对小儿液体疗法原则的掌握程度及在常见的临床情况中制定合理补液方案的能力。本题涉及儿科补液的基础,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大部分考生均能答对,错选率仅约10%,错选集中在C维持补液阶段的补液速度上。小儿液体疗法主要涉及两个问题:补什么及怎么补。前者(补什么)包括补液量及补液种类的选择。补液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而定,包含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种类的选择则取决于脱水的性质。一般对低渗性脱水应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则补1/3~1/5张含钠液。后者(怎么补)涉及补液的速度和次序等,取决于脱水的程度、有无其他合并症(如心、肾疾病、肺炎)等。原则上补液速度先快后慢,对重度脱水并休克或有休克倾向者,先以2:1等张含钠液20ml/kg(不超过300ml)在30分钟到1小时内快速输入以扩充血容量。一般情况下,累积损失量补人速度约8~lOml(kg·h)。维持阶段主要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损失量,输液速度一般5ml/(kg·h)。补液次序则遵循"先碱后盐、先盐后糖、有尿补钾"的原则。由于机体自身的强大调节作用,一般轻、中度脱水采用口服补液即可,重度脱水或呕吐明显者则应静脉补液。本题要求的是选取"错误"选项,.根据以上分析,A、B、C三项显然是正确的概念,答案可除外。轮状病毒肠炎常引起等渗性脱水,液疗用1/2张溶液是对的,E也可除外。而只剩下D可选择,营养不良的患儿全身体液是低渗,腹泻时出现的脱水常为低渗性脱水,补液种类选择应用2/3张,并且营养不良时心、肾功能常受影响,补液速度不宜过快,因此D项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为应选答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哪项不正确()
  •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应用题,学生必须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判断所给各项选择中哪一项不是败血症的正确治疗方法,错选率较高,达半数以上,错选答案依次为C,D,E。这是一道否定题。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是综合疗法,除积极使用抗生素之外还需多项支持对症治疗,有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时应及时纠正,休克时输注新鲜血浆或全血,局部病灶如脐炎、脓疱疹等应予以处理,并补充机体代谢所必需的热卡和液体。粗看起来题中各选项似乎都是治疗原则中有的,到底哪一项不正确呢,一一看下来,抗生素疗法、保持酸碱平衡,少量多次输血、清除病灶等都没什么错误,可怀疑的就只剩下B,前面一句"供给营养与液体"是对的,但后面两句"热卡每日每千克不少于150kcal,液体每日每千克:100~150ml"便显出问题所在:正常新生儿的热卡供应在110kcal/(kg·d)左右,生后头几天及患病机体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均需减少热卡供应,不可能以150kcal/(kg·d)以上的营养热卡供应给已患严重感染的新生儿。液体量一是要看新生儿的出生日龄和体重;二是要看所患的疾病。如肺炎、心肾疾病的小儿必须减少液体入量,以防肺水肿、心衰、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腹泻、休克的患儿则必须增加液体的入量。一般来说饥体代谢所需热卡与液体之比为1~1.5ml/kcal.即使按供给B选项中的150kcal/(kg·d),而液量仅100~150ml/(kg·d)是不够的,也是不合理的,因不符合热卡/水的应有供给比例。可见,B选项无论从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是错的,如果没有细心地看书听课并记住有关营养供给的数据,此题很容易出错。错答者多数是选C,其实读过课本有关败血症的章节便知选项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败血症很容易并发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纠酸是临床常规治疗。其次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D,判断该选项需要逻辑思维,因书上并没有明确提到"少量多次输血",但书上讲到休克时可静脉滴注新鲜血浆或全血,换句话说,输血在某些时候是需要的,新生儿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时一次补足易发生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比较安全,该项目以"可……"开头,说明这项治疗可有可无,并非必须,所以D也是对的。错答E者较少,尽管书中讲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中没有列出此项,但从败血症的发病机制中即已看到,破损的皮肤黏膜、脐残端等局部病灶均可作为感染途径导致败血症,推理得出清除病灶是防止感染源继续进入体内的必要措施,所以E是正确选项。

  • [单选题]女孩,3个月。体重为5kg,停用母乳而改牛奶喂养。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心血管系统题库 病理诊断题库 骨科题库 内分泌系统题库 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题库 泌尿生殖科题库 内科专业题库 神经外科题库 妇产科专业题库 儿科专业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