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明显考虑不相关因素
题目: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有( )情形的.属于违反实质合法性原则。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盐业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液体盐和固体盐的生产销售。
2016年2月发生下列业务:
(1)外购制盐小工具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支付该项采购不含税运费190.91元,取得运输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验收入库时,因管理不善丢失10%;
(2)第一次购买金税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款680元;
(3)自产液体盐1000吨,其中100吨当期直接对外销售,取得含税销售收入12430元;800吨移送连续生产固体盐;
(4)从另一盐场(小规模纳税人)购入已税液体盐200吨,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21630元,将购入液体盐全部投入固体盐的生产;
(5)生产固体盐2000吨,当月销售1800吨,取得含税销售收入508500元;
(6)用自产固体盐200吨换取同等含税价的生产用天然气,双方互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假定该企业应认证的发票均得到认证,自产和外购液体盐资源税单位税额均为3元/吨;固体盐资源税单位税额为12元/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企业当期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 )元。
8678.9
解析:(1)该企业当期可抵扣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1700×90%+190.91×11%×90%+21630/(1+3%)×3%+508500/1800×200/(1+13%)×13%=1530+18.9+630+6500=8678.9(元)。
天然气适用13%的增值税低税率。
(2)该企业当期增值税的销项税额=(12430+508500+508500/1800×200)÷(1+17%)×17%=83900.09(元)。
固体盐和液体盐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食用盐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
(3)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83900.09-8678.9-680(防伪税控专用设备)=74541.19(元)。
(4)该企业当期应纳的资源税=100×3+(1800+200)×12-200×3=23700(元)。
纳税人以外购的液体盐加工固体盐,其加工固体盐所耗用液体盐的已纳资源税税额准予在其应纳固体盐资源税税额中抵扣。
[单选题]下列关于税务行政复议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各级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依据职责所取得的有关材料,不得作为支持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
解析:选项A错误,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密秘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选项B错误,在行政复议过程巾,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选项D错误,行政复议机关在审查证据时,不仅要审查证据的真实性,还要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
[单选题]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经营管理单位,2015年8月购进一栋价值5000万元房子作为酒店对外经营,同时购进价值10000万元的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当地政府规定的契税税率为4%。公共租赁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应缴纳契税为( )万元。
200
解析:公共租赁住房经营管理单位购买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免征契税。应缴纳契税=5000×4%=200(万元)
[单选题]下列合同及证照中,应缴纳印花税的是( )。
发电厂与电网订立的购电合同
解析:(1)权利许可证照不含税务登记证;(2)会计、审计咨询合同不属于技术咨询,不纳税;(3)贴息 贷款合同免税。
[单选题]A公司委托B公司加工材料一批,A公司发出原材料实际成本为50000元,完工收回时支付加工费2000元及消费税7000元。A公司收回后将用于继续加工非应税消费税品。假设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材料A公司已收回,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该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的入账价值是( )元。
59000
解析: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同后的入账价值=50000+2000+7000=59000(元)
[多选题]税务师即使以完全独立、客观的立场来分析判断税收争议,仍要承担较高的代理风险,下列关于这些风险的来源表述正确的有( )。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有关税收争议资料的合法性与可信程度
税务师在决定受托代理之前,对产生税收争议的前因后果未加详细的调查分析而盲目代理
代理解决税收争议的方式及策略方面的失误
[单选题]下列有关行政处罚程序中期限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当事人不在现场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在7日内送达当事人
解析:(1)选项A:除当场收缴外,当事人应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2)选项C: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3)选项D:《行政处罚法》未对“立案后多长时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作统一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