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认识
题目:下列可以用来描述认知性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
解析:体验和认同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认识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模仿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结构课程论的倡导者是( )。
布鲁纳
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布卢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参与了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结构主义课程运动受挫后,施瓦布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践性课程理论。施良方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专家。
[单选题]李老师发现一些学生卫生习惯不好,经常在教师里面乱扔废纸。面对这种情况,李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批评教育学生,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
解析:学生乱扔废纸,教师应当抓住何时的时机适时而教,批评教育这类学生,督促其养成好习惯。故本题选D。
[多选题]德育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智育是培养细节的行为习惯。( )
解析:智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培养细节的行为习随。
[单选题]根据外部表情来识别和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时,首先依赖于认知者的年龄。( )A.正确B.错误
解析: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外部表情和情绪情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根据外部表情的来识别和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时,首先依赖于认知者的年龄。
[多选题]材料:学生小刚在老师上课写板书时,手指常常不自觉地敲打桌子,发出“嗒嗒嗒”的响声。有的老师警告说:“是谁?不想听课就出去!”可是这种情况总也制止不住。一位音乐老师上课时发现了这个情况,课后找到小刚。小刚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老师批评。老师不仅没有责备他,还笑着说:“我发现你的节奏感非常好。你可以参加学校的乐队,做一名鼓手。但有一个条件,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小刚点点头,热泪盈眶。之后他在乐队里很努力,进步很快,而且上课再也不敲桌子了。问题:(1)案例中的音乐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12分)(2)音乐老师的做法对你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