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
B、钱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抢劫罪 C、钱某的行为已经构成强奸罪
题目:钱某走在从舞厅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偏僻的路段时,看见一个留长发的人在前面独自行走,手中拎有一个旅行包,以为是单身女性,心中遂起歹意,蹑手蹑脚快步向前走至此人身后,将其扑倒在地欲行****、此人拼命挣扎,待钱某撕开此人衣物才发现是一名男子、钱某大为沮丧,起身夺过旅行包转身就跑、拎包人紧紧追来,越追越近、眼看已无法脱身,钱某掏出随身携带的假枪,转身威胁该男子,该男子无奈,只得任由钱某离去、则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
解析: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者物属于犯罪对象。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外在表现,承载着社会利益关系。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只有部分犯罪有犯罪对象。
[单选题]甲指使15周岁的乙盗窃轿车,乙将盗得的轿车交给甲,甲销赃得款10万元。在本案中()
甲是实行犯
解析:乙未满16周岁,不具备实施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因此不符合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只能是甲的犯罪工具。甲是间接正犯,利用未成年人作为工具实施盗窃罪,属于实行犯。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的是
B、乙15周岁,伙同一帮人对出租车司机进行抢劫
解析:A选项中的情形属于防卫过当,《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对于乙应当是从轻或减轻处罚,而不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故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根据《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的情形属于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因此,根据《刑法》第68条第2款的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选项也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是B。
[单选题]彭某因私仇蓄意杀害韩某。一天在韩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枪里面尚有子弹3颗,彭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射击,彭的行为是()。
犯罪未遂
解析:犯罪未遂,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题目中彭某已经着手实施故意杀害行为,只是由于未击中和惧怕罪行暴露而停止继续射击。彭某的行为属于已实行终了的能犯未遂。选项A正确。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形态。题目中王某是出于对惩罚的惧怕而停止犯罪,并非自动停止。选项B不正确。选项D明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