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反映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 解析: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运用所学相关哲理解析古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项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B项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用哲理;D项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故答案选D。

  • [单选题]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强调,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信息,网络用户必须实名注册,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予以制止。该《决定》旨在()。
  • 正确答案 :A
  • 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

  •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意,把握材料的主旨。《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旨在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信息安全,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A项正确切题,B、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 [单选题]与各国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体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文化主张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注意材料的切入点和考查指向: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文化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是说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只有通过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天下太平。故应选B。

  • [单选题]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人们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试题引用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话。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的含义。眼睛是人的感觉器官,人们获取事物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眼睛这一视觉器官。但是眼睛所获取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属于感性认识,而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认识停留于感性,非但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还有可能受到假象的欺骗,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成为"最坏的见证人"。同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二者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其次,二者互相交织、相互渗透。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也渗透着感性的因素。题干完全否定了感性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 [单选题]教育部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由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明年扩大到25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也会减少或全部取消。上述改革措施的哲学依据在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为前提②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正确答案 :A
  • ①②


  • [单选题]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政府工作人员用这首诗鞭策自己,增加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体现的哲理是()
  • 正确答案 :

  • [单选题]《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
  • 正确答案 :A
  • 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 [单选题]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正确答案 :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


  • [单选题]“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 正确答案 :B
  •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及情境问题解决题库 第一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概述题库 第四章 生活与哲学题库 美术教学评价概述题库 高级中学思想政治(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美术教学评价的应用与反思题库 第三章 文化生活题库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概述题库 高级中学思想政治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