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教育教学

题目:老师最基本的权利( )。

解析: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故选择A。B选项,教师享有科学研究权,指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C选项,民主管理权,即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只有教育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地以其自身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才能保障( )的有效进行。
  • 教育活动

  • 解析:只有教育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地以其自身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才能保障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

  • [单选题]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哪一本( )。
  • 《论语》

  • 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此外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故选择B。A项,《学记》相传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常考内容包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等。C项,《小戴礼记》亦称《小戴记》,即《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D项,《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观点的是( )。
  •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受教育者本身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就是个人的教育,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评价教育作用时要用其对个人的作用来衡量

  • 解析: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 [单选题]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学过程的( )规律体现了这个思想。
  •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 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传授知识与德育相统一。故选择A。赫尔巴特其它考点:作品《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出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培养良好社会公民。

  • [单选题]情绪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A.正确B.错误
  • 解析: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绪和情感都有外部的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如微笑表示友好。故本题是正确的。

  • [单选题]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 )。
  • 前习俗水平

  • 解析:前习俗水平的儿童的道德观念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士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

  • [单选题]人际交往过程中会把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特征强加在他人身上,以己度人。其中涉及的主要心理概念是( )。
  • 投射

  • 解析:用自己的想法来揣度别人属于投射。

  • [单选题]下列可以分泌生长激素的是( )。
  • 腺垂体

  • 解析: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4类: ①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骨和软骨组织的生长。该类激素如分泌过盛,则使骨骼生长发育过快而出现"巨人症",成年期则只能促进短骨的生长而出现"肢端肥大症"。如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则可导致身材矮小而智力正常的"侏儒症"。 ②催乳素:使已发育而且具备泌乳条件的乳腺(分娩后)分泌乳汁和维持泌乳。 ③黑色细胞刺激素:使皮肤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④促激素:是指促进其他内分泌腺分泌活动的激素,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

  • [多选题]材料   人的认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思想环境。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见识簇拥和包围,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接触过重要思想,那些在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的思想家的著作,几乎没有稍稍深入地阅读。他们长期以来依赖和接受的所谓“思想”,不过来自平时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从各种小包、娱乐媒体上得到的各种“见解”,就是这些构成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资源。虽然这其中也可能包含和掺杂了一些重要观念,如古老传统钟的先哲思想之类,但大致都是多次转手之物,是凌乱的或被他人改造过的、与种种世俗见解搅拌和嫁接在一起的。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影响所谓的“思想”的形成,左右日常生活观念。长此以往,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遵循的标准,不过是取自庸常的似是而非,对社会的判断,对文学艺术的判断,对人的判断,对时事的判断,对诸多问题的判断,不可能具备更高更清晰的思维坐标。   人的力量来自于思想,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最起码的阅读,否则就不知道世界之大,历史之长,思想之多,难免将自己封闭在平庸的见识中。求知者的痛苦来自交流的障碍,比如不能阅读其他民族的思想原著,或不能顺畅无碍地接受中国古典。有些译品的确难懂,只好勉强吞咽。许多思想家的原作是平易流畅的,经过译者翻译就变得疙疙瘩瘩了。获取古今中外的思想是我们的权利,获得这样的权利需要一些条件,比如语言的条件,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译事发达的时代,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程颢、朱熹、王阳明,这些古代哲人的著作虽然难懂,好在都有译文。这些重要的思想家说过什么,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当然应该知道。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自认为有了深刻的发展,却不知早在几千年前他人就已经说过了。国外的思想家,康德、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达尔文,世界上的几大宗教等,其阅读意义与中国先哲相同。总之争取机会跟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思想对话,哪怕是浅浅的理解,都是极其有益的事情。我们不会容忍自己的茫然无知,形同懵懂,不知道我们人类历史上有过这么多杰出的思想家、这么多了不起的见解和发现。   思想和知识与艺术理解紧密相连,比如谈到西方文学,有人读得很热,开口即可历数其中的情节人物,但听起来总有点“隔”, 总让人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因为读者对基督教,天主教知识并没有人门,而西方文学大都滋生于基督教,天主教的文化土壤上,哪怕是反对这些宗教的人也同样如此,有人曾发出感慨:过去读托尔斯泰、陀思妥那夫斯基,觉得一切懂了,后来深入接触过基督教,回头再看他们的著作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方便,简直就是豁然开朗。 这是因为真正的理解还要从文化开始,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反省,问自己是否闭塞和懒惰,是否错过了一些了不起的思想与智慧。检点下来,我们会发现整体听来的一些见解、主意和方法,都是在世俗风尘中转来递去之物,它们几乎不带有实用主义的目的、个人的欲望和自私偏狭的认识。即便是转引于思想家的,也往往没能真正地全面地传达出思想家的本意。就精神层面而讲,我们极容易生存在庸俗社会学、市井意识和浅薄机灵交织而成的所谓“见识”之中, 并以此构造其个人的思想基础,成为我们的思想来源。思想环境一旦破坏了,也就意味着长期处于低微的精神水准之下。   问题:   (1)文章第一段所言“见解”指什么“依据这些“见解”形成的“思想”来为人处世,有什么“后果”?请根据文意,分别做出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理想的“思想环境”是怎样的,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10分)   (摘编自张炜《海边兔子有所思》)

  •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