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男性患者,68岁,慢性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气短伴双下肢水肿5年,近一周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发热,查体:神志清楚,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两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水肿。血常规示:WBC11×109/1,中性粒细胞86%。
解析: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初步考虑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肺心病,肺功能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胸部X线除肺部基础疾病、急性肺部感染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出现右心室增厚、肺动脉干增大等表现,有助于肺心病的诊断。血气分析可明确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类型。 2.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肺功能表现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70%,FEV<80%预计值,主要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由于肺总量增加不及残气量增加明显,所以残气量/肺总量增加,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弥散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3.无创呼吸机应在吸氧状态下将面罩或接口器连接,先摆好位置和调节好头带的松紧,然后连接呼吸机管道。另一种方法是先用CPAP模式,在低压水平下连接,调整好位置后,再调节治疗的模式和参数。不能在较高的吸气压力参数下将呼吸机管道与面罩连接后再接到患者。 4.通气模式PSV和CPAP只有在患者有自主呼吸条件下才可选用。SIMV预设的指令呼吸在患者触发后给予,没有自主呼吸时按预设频率主动给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早期肺脓肿与细菌性肺炎在症状和胸片上表现很相似,但常见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多伴有()
口周疱疹,铁锈色痰
[单选题]急性脓胸、脓液较稠,进一步治疗首选()。
胸腔闭式引流
[单选题]22岁女性患者,劳力性心慌气促3年,查体:面颊及口唇轻度紫绀,心律不齐,心尖区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第一心音增强,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超声心动图
[单选题]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改变首先引起()。
左心室增大
[单选题]女性,55岁,刺激性咳嗽,咳痰带血伴右侧胸痛2周入胸外科病房。肺CT示右下肺前段阻塞性炎症,诊断右下肺叶中央型肺癌。
解析:1.患者诊断肺癌,进一步明确患者肺癌组织学类型和分期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2.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或放疗。3.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出现转移。随访最重要的是关注有无残留病灶及转移。
[单选题]男性,21岁,以"反复发热、咳嗽、咳痰4个月,痰中带血1个月"为主诉入院。4个月前着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伴有鼻塞、流涕,服"感冒药"后好转,之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1个月前出现痰中带血来诊。查体:体温39℃,呼吸24次/分,眼结膜略充血,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血常规:WBC13.4×109/L,N85.8%,结核抗体(+),痰找抗酸杆菌(-)。胸片示双肺中下野多发结节影。
解析:1.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为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结节影,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在X线上表现多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多发结节影。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弥漫型为两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灶,边界清楚,密度较高,部分可融合成片状。转移瘤是肺内多发性结节影最常见的原因。肺血管炎及DPB亦可表现为肺内结节影。2.临床上有上、下呼吸道病变与肾小球肾炎三联征,实验室检查c-ANCA阳性,病理检查呈坏死性肉芽肿炎者可确诊韦格纳肉芽肿。3.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血管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全身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肾脏受累表现为局灶性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无免疫复合物沉积。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大部分患者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WG增高不明显。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肾脏受累表现为坏死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肾脏病变进展快。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患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在完全缓解期,大部分患者c-ANCA呈阴性,活动期阳性率明显升高,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参考指标。韦格纳肉芽肿是一种小血管炎,血管造影适应于大中血管炎。4.上呼吸道最先受累,肺部受累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无哮喘发作,肾衰竭并不少见,部分患者需血液透析治疗。关节受累多为非侵蚀性、非致畸性,周围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胸片表现为弥漫结节影,有的呈空洞。5.对有肺部受累患者,应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对危重症可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多选题]患者王某,25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感染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4×109/L,N%78%。
解析:1.患者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炎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低热、乏力。应完善ESR,PPD实验,胸片,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查明确诊断。 2.胸片示左肺反抛物线形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肋膈角消失,提示胸腔积液,予胸穿抽液化验。 3.患者发热,血象白细胞高,化脓性胸膜炎可能性大。 4.治疗原则是抗感染和痰液引流,并予引流胸腔积液,促使肺复张及恢复肺功能等治疗。 5.感染多为革兰阳性球菌和大多数厌氧菌,除青霉素治疗外,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同时反复抽液或闭式引流。 6.抽液时可出现"胸膜反应",患者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发凉。治疗应立即停止抽浪,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7.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胸水草黄色或脓性,细胞数>10×10/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30g/L,pH<7.0。
[单选题]患者王某,25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感染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4×109/L,N%78%。
解析:1.患者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炎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低热、乏力。应完善ESR,PPD实验,胸片,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查明确诊断。 2.胸片示左肺反抛物线形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肋膈角消失,提示胸腔积液,予胸穿抽液化验。 3.患者发热,血象白细胞高,化脓性胸膜炎可能性大。 4.治疗原则是抗感染和痰液引流,并予引流胸腔积液,促使肺复张及恢复肺功能等治疗。 5.感染多为革兰阳性球菌和大多数厌氧菌,除青霉素治疗外,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同时反复抽液或闭式引流。 6.抽液时可出现"胸膜反应",患者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发凉。治疗应立即停止抽浪,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7.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胸水草黄色或脓性,细胞数>10×10/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30g/L,pH<7.0。
[多选题]患者刘某,男性,65岁,既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20年,近1周来出现神志恍惚、嗜睡,血气分析结果为:pH7.36,PaO255mmHg,PaCO283mmHg,HCO3-45mmol/L,BE+15mmol/L。
解析:2.患者既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近期出现神志恍惚、嗜睡,考虑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脑脊液H浓度增加导致肺性脑病,血气分析pH7.36,PaO55mmHg,PaCO83mmHg,HCO45mmol/L,BE+15mmol/L,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应予改善通气、氧疗、控制感染、祛痰、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吸氧需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使PaO>60mmHg,SPO>90%。5.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需行气管插管:昏迷逐渐加深,呼吸不规则,出现呼吸暂停,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吞咽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